国产老女人精品毛片久久,激情五月播播久久久精品,成人看片网站,美女高潮在线观看

首頁 新聞中心 時政 獨家 縣區 小記者 教育 醫療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網 數字報刊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即時新聞

跑出幸福生活的“加速度”

2025-08-07 23:27:0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昌都市邊壩縣三色湖景區,普玉一村的文藝隊演員為游客表演鍋莊。

  由浙江杭州、嘉興援助建設的那曲市杭嘉新村。

  巍巍喜馬拉雅山脈,滔滔雅魯藏布江,在西藏,時間仿佛流淌出不同的韻律。這里的生活很慢,雪山冰湖亙古寧靜,草甸牧場上牛羊悠閑、牧歌回蕩,格?;o靜開放,酥油茶在銅壺里咕嘟作響。這里的發展很快,基礎設施建設突飛猛進,城鄉面貌日新月異,“復興號”動車組飛馳青藏高原,5G網絡通達所有鄉鎮,民眾看病就醫更加便捷,增收致富的步伐越走越快。

  西藏自治區成立60年來,西藏人民正以獨特的節奏,跑出幸福生活的“加速度”。

  駐足美景,家門口吃上“旅游飯”

  初入雪域高原,腳步似乎慢了下來。山脈倒映著云朵的影子,拉薩河靜靜流淌,牦牛慵懶地咀嚼著鮮草……當地老鄉告訴記者,“在西藏,一切要慢一點,像牦牛一樣慢”。

  慢一點,景致才好看。海拔4700多米的納木錯湖水如鏡,水鳥翔集,藏語意為“天湖”。7月的納木錯邊,拉薩市當雄縣納木湖村村民斯加正牽著牦牛供游客騎乘、拍照。26歲的斯加在家鄉放牧,旅游業算是他的“兼職”。

  “每年旅游旺季,我們‘牽牛拉馬’帶游客在湖邊觀光,月收入能有9000元?!彼辜诱f,沾了西藏旅游蓬勃發展的光,他既能在家門口掙錢,又能為家鄉發展出力,對現在的生活很滿意。

  據統計,今年以來,納木錯景區已通過旅游服務帶動當地群眾增收約2000萬元?!拔覀?5%以上的員工都是本地群眾,從事景區講解、文創制作、生態護林等工作。”拉薩納木錯景區保護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張龍泉向記者介紹,景區定期對員工開展專業培訓,持續優化游客的旅游體驗。

  綠水青山,是納木錯文旅發展的最大本錢。“納木錯的生態系統相對脆弱,文旅開發絕不能以犧牲生態為代價?!睆堼埲榻B,納木錯景區近年設置生態監測站,實時監測湖水水質和周邊生態環境變化;嚴格劃分核心保護區和觀光區,控制觀光區游客總量;新能源供氧觀光車、環保公廁等一批設備設施得到更新。

  在昌都市邊壩縣邊壩鎮普玉一村,三色湖、祥格拉冰川、貢嘎藍冰洞等自然景觀,成為游客熱門打卡點?!斑@里有冰川、湖泊、宗堡,歡迎各地朋友來邊壩三色湖景區發發呆,享受一下慢生活?!边厜慰h文旅局黨組書記仁增旺秀說。

  “三色湖”由黑湖、白湖、黃湖組成,總面積約15萬平方米。每年5月底至6月初,景區的高山杜鵑漸次開放,呈現粉紅、淺紫、雪白色花團的盛景,吸引不少游客前來賞玩。來自遼寧的自駕游客李先生說:“三色湖很靜謐,能給人帶來心靈寧靜的力量。”

  2024年初,普玉一村利用50輛越野摩托車搞起了“冰雪探秘+越野騎行”特色旅游?!翱恐@輛摩托車,年收入過萬了?!贝迕衿酱胝f。在一系列政策激勵下,邊壩縣去年全年接待游客超30萬人次,帶動旅游收入3454萬元,同比增長225.84%。

  接診提速,患者就醫少跑腿

  那曲市人民醫院,是全國海拔最高的三級甲等醫院。幾天前,19歲的患者索朗因突發胃出血緊急入院治療,還出現了嘔血癥狀。內科醫生仁增曲卓嫻熟診斷、安排用藥,患者不久就有了明顯好轉。這離不開她的“師父”——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消化內科專家吳昊的指導。

  作為遼寧省第10批、第11批援藏醫療專家,吳昊起初對那曲的印象是艱苦,“連樹都長不起來”。彼時,有些疑難病患者來那曲就診,卻因醫療設備缺乏、救治能力有限只能轉院拉薩,耽誤了病情,這讓他十分痛心。

  “患者大老遠跑來看病不容易,不能辜負他們的信任?!睘榱俗尦墒斓尼t療技術在那曲落地生根,吳昊收了仁增曲卓等2位“小徒弟”,將自己的方法和經驗毫無保留地分享給她們?!艾F在我們每月完成的檢查已經從幾例增長到三四百例,兩位學員已經可以獨立完成腸鏡、胃鏡操作,其中一位學員不久前剛在自治區競賽中獲了獎。”談起徒弟們的進步,吳昊十分欣慰。

  青藏高原地廣人稀,為了讓患者少跑腿,自2022年起,那曲市人民醫院引入遠程會診機制,通過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專家遠程會診,讓更多患者在“家門口”就能得到更好的診治。

  在病理(遠程)診斷中心,切片經掃描上傳后,一周內就會從遼寧大連傳回會診報告;在眼科遠程診斷中心,專家通過實時畫面遠程指導本院醫生檢查眼底;在心電遠程診斷中心,已有1469條患者的心電圖數據成功共享……

  如今,那曲市人民醫院醫療設施和治療水平有了極大改善,接診速度越來越快。

  放眼整個西藏自治區,衛生健康服務體系已全面建立,基本醫療、疾病預防控制、婦幼保健、急救和巡回診療體系不斷完善,自治區民眾正在從“病有可醫”邁向“病有良醫”。

  安居樂業,致富路上越走越快

  “藏東明珠”昌都,是西藏第一面五星紅旗升起的地方。一場大雨剛過,稍有涼意,藏式小樓內卻是暖意融融。在昌都市察雅縣吉塘鎮吉塘社區江嘎自然村,55歲的社區黨支部副書記西繞加措端起一杯酥油茶,對記者打開了話匣子。

  “當年只有糌粑吃,還吃不飽,鞋子也是修修補補,腳趾頭都露在外面。”西繞加措說,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村里還過著緊巴巴的窮日子。坐落在深山中的這個藏東鄉村,村民們主要種植青稞,做成糌粑,偶爾用多余的糌粑找鄰鄉牧民換酥油和牛肉。

  讓西繞加措頭疼的還是房子。彼時,他的小屋是座一層高的土坯房,設施簡陋,冬天漏風、夏天漏雨。一到冬天又潮又冷,寒氣逼人,人還得和牲畜擠在一起。

  2005年,西藏農牧民安居工程讓西繞加措搬進了新家。二層藏式小樓整潔明亮、水電完備,人居和牲畜飼養分開。他的兩個子女畢業后,也在家鄉順利就業?!艾F在吃喝不愁,生活舒服,日子越過越有盼頭。”他說。

  江嘎村還有不少像西繞加措這樣的村民,在政府的幫扶下住進了新房。有新房住,還要有錢賺。西繞加措和同事們把目光投向了察雅縣特色產品——蘋果醋。

  察雅縣被譽為藏東的“蘋果之鄉”,高原上產的蘋果形狀飽滿、汁水甘甜,引起蘋果醋飲料加工企業的興趣。“所有村民一起開了個會,決定入股蘋果醋加工廠,分紅由全體村民共享?!蔽骼@加措說,蘋果醋加工廠的分紅每年都在增長。

  土地流轉、招商引資、入股實業、建特色小鎮……近幾年,江嘎村變著法子拓寬致富道路,全村人均增收1100余元。

  吉塘鎮如今也進入了發展的快車道。吉塘鎮作為西藏自治區規劃的“特色小城鎮示范點”之一,成了214國道沿途旅客的打卡點和休息站。“吉塘特色小鎮”正規劃打造康巴特色生態小區,兼顧生態宜居與文旅發展?!艾F在和諧安定的生活,離不開黨和國家對西藏的關懷和支持。歡迎各地游客來吉塘做客?!蔽骼@加措說。

  蹄疾步穩,“幸?!边^上了好生活

  在西藏,每一步都是向上攀登。無論步履快慢,走向的都是幸福生活。

  那曲市色尼區羅崗村,一座融合高原特色與江南風格的現代化村落。這里是18個自然村85戶人家的新家園,道路寬敞整潔,兩層小樓鱗次櫛比,既有江南風格的白墻青瓦,又綴有獨具西藏特色的紋飾。今年6月,牧民德吉央宗一家剛剛搬進這里。如今這個村子有了一個新名字——“杭嘉新村”,由浙江杭州、嘉興援助建設。

  “村里的公路通了,出門接送小孩方便許多,房子里的設施也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闭劦叫录业淖兓录胱谛Φ眠珠_了嘴,“現在我就希望村里再建個學校,孩子們在家門口就能上學啦!”

  德吉央宗和丈夫多瓊時常想起過去艱苦的生活:無論冬夏,都要去水井打水;冬天氣溫低,取暖只能靠爐子。搬進新家后,供電、供水、通信設施一應俱全,供暖設施今年冬天前也將建成。小樓門口還鋪設了太陽能電池板,每月可儲電約20度供村民免費使用?!艾F在的生活真是好。”德吉央宗說。

  伴隨著國家一系列政策出臺,西藏民眾不僅實現了“居者有其屋”,更向“居者有好屋”邁進。數據顯示,西藏和平解放之初,人均自有住房面積不足3平方米;截至2019年底,西藏農牧民人均自有住房面積達到了41.5平方米。

  為了增加村民收入,“我們鼓勵村民把牦牛、人力、草場入股到合作社,依托數字化‘智慧牧業’平臺進行科學養殖和管理,年底就能享受到分紅。”杭嘉新村駐村工作隊副隊長扎西群培說。

  德吉央宗告訴記者,她的名字“德吉”在藏語里是幸福的意思。相信未來,還會有更多的幸福故事在這片圣潔的雪域高原上演。


編輯:吳明富
河山新聞
移動客戶端
張家口日報官方
微信“張小全兒”
張家口新聞網
官方微博
抖音掃碼
關注@張家口NEWS
【張家口新聞網版權聲明 】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斗六市| 郴州市| 丽水市| 铜陵市| 博乐市| 扬中市| 英吉沙县| 察雅县| 黔西| 灵川县| 黄陵县| 亳州市| 城固县| 舞阳县| 南宁市| 唐河县| 衢州市| 略阳县| 房山区| 贺州市| 兰西县| 虹口区| 泗水县| 都安| 蓝田县| 措美县| 黄陵县| 彝良县| 石景山区| 河东区| 荔浦县| 平果县| 全州县| 那坡县| 盐亭县| 武陟县| 兴业县| 肃南| 衡山县| 六盘水市| 荣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