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老女人精品毛片久久,激情五月播播久久久精品,成人看片网站,美女高潮在线观看

首頁 新聞中心 時政 獨家 縣區 小記者 教育 醫療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網 數字報刊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即時新聞

遇見你丨一封平郵信開啟為烈士尋親路 鄉村信使9年幫50名烈士“回家”

2025-08-04 11:41:49  來源:

  在山東省蒙陰縣的一個偏遠山區鄉鎮——坦埠鎮,有一位鄉鎮郵政投遞員,九年時間里,他成功為五十名烈士找到了家。

  身著綠色工裝,拎上郵包,39歲的王德建每天要驅車70多公里,把郵件送到村民手里,他從事這個工作已有12個年頭,主要負責坦埠鎮24個行政村的郵件投遞。

  王德建的郵包里除了需要派送的郵件,還有一本《山東籍烈士名單》。工作之余,他根據手頭線索,幫助烈士“尋親”。

  一封平郵信 開啟為烈士尋親之路

  王德建幫烈士尋親,起源于9年前他分揀到的一封寫著“為烈士尋家”的平信。

  信件來自“菏澤市張和莊烈士陵園”,寄往“山東省蒙陰縣坦埠區朱下村”,收信人為“公建厚”烈士,信件上注有如下信息“該烈士(29歲)于1947年12月犧牲于菏澤戰役,望郵遞員同志再辛苦一下,幫烈士找到家。”

  在坦埠鎮,并沒有信件上所寫的“朱下村”,而有一個與之同音的“諸夏村”,王德建決定去那里尋找。

  山東省臨沂市蒙陰縣坦埠郵政支局投遞員 王德建:去村里送郵件的時候就打聽。但是,他們都說沒聽說過有這位烈士。

  王德建找了兩天,都一無所獲,按照規定,他可以做退信處理。

  王德建:我從小生長在沂蒙山區,聽著紅色革命故事長大的,對這些老英雄特別敬重,就想著能不能自己再盡點微薄之力。我就想著再試試,不能放棄。

  幾天后,王德建再次來到諸夏村。一位老人提及,村里的龔家有建字輩,也許是兩個同音字寫錯了。

  王德建去了諸夏村的龔家胡同,挨家詢問,真的找到了“公建厚”小時候的玩伴,當年83歲的龔敬宣老人。經他介紹,王德建終于把信送到了龔建厚侄子龔德營手里。

  烈士龔建厚侄子 龔德營:光聽父親說過,我二大爺在那個戰役犧牲了,但不知道在哪里犧牲的、什么時候犧牲的,我打聽過但沒打聽到。當時見到那封信,我覺得很激動。

  信送到了,王德建第一時間給寄信人張景憲打去了電話。幾天后,張景憲趕到了蒙陰縣。

  山東省菏澤市張和莊社區黨支部書記 張景憲:找到他的親人,這個場面很激動,也叫人覺得很心酸。他們也找了幾十年,我們也找他們幾十年,每一個烈士的親屬,不論他的直系親屬還是旁系親屬,都記住烈士了。

  千封信 萬里路

  鋪就英烈“回家路”

  張景憲是山東菏澤市張和莊社區黨支部書記,在他們村,有一處烈士陵園。作為一名退伍軍人,張景憲十幾年來一直為尋找這處烈士陵園里的無名烈士們的信息而四處奔走。他希望能為烈士們找到家人。

  求助郵遞員王德建為龔建厚烈士尋親成功,讓張景憲看到了通過書信為烈士尋親的希望。于是,他把一份寫有93名烈士信息的名單交給了王德建,讓他幫忙尋找名單上的臨沂籍烈士親屬。

  山東省菏澤市張和莊社區黨支部書記 張景憲:因為郵遞員最了解各個縣區地名的更改更換,他就是順風耳、千里眼,最后這個100米的打通就是靠這些郵遞員,這些死信他能給走活。

  王德建注意到,這份名單上的烈士,犧牲時大多在20歲至30歲之間,他被這些年輕烈士的名字,深深觸動了。

  王德建:接過烈士名單的時候,感覺紙張很輕,但心里邊非常沉重。也是別人的一份囑托,總想著我試試能不能找到他的親人。

  從此,王德建不僅是郵遞員,還成了一名尋親志愿者。在日常投遞時,他經常和村里的老人聊天,了解附近烈士的信息。

  地名變更,是王德建為烈士尋親過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難。為了把地址搞清楚,他購買了大量書籍,來核實烈士家鄉的區劃進程,書上沒有記載的他就在網上查找。

  王德建:得看1943年至1949年左右的時候黨史的書。因為這個階段,黨史記載了一些各個鄉鎮的歷史沿革區劃,可能對確認烈士的信息和地址有一些幫助。

  王德建通過新老地圖對比,確定了烈士家的具體地址,劉世元也成了名單上第一個找到家的烈士。

  王德建:他的侄子也是一直在找這個犧牲在菏澤的二大爺,一直沒有消息,加上我們這邊給他找的這個信息,就對上了,找到了劉世元的親人。

  尋親志愿者中的“行家里手”

  拿到名單后的兩年時間里,王德建幫助11名臨沂籍烈士中的5名找到了家。而菏澤張和莊烈士陵園交給他的93名烈士名單中,大部分都不是臨沂籍,為了完成余下的尋親任務,王德建參加了吉林、遼寧、湖南多個尋親公益組織,不再局限臨沂本地,開始為全國各地的烈士尋親。

  隨著時間的推移,王德建掌握的信息越來越準,找尋的速度也更快了,而找他尋親的人也更多了,漸漸地,王德建成了烈士尋親志愿者中的“行家里手”。

  閑暇時候,王德建會關注加入的很多尋親群的信息。

  現在,王德建正在為一名1943年抗戰時期犧牲在蒙陰的萊蕪籍烈士畢坤德尋找親屬。

  王德建:今年清明節的時候,我去縣里的棋盤石烈士陵園掃墓。一個工作人員就和我說,其中有一名叫畢坤德的烈士。他的親屬一直也沒來祭拜,想讓我幫忙找他的親人。

  信件寄出后,卻遲遲沒有收到回應,王德建心里有些著急。

  王德建:這幾天如果再沒有消息的話,我就聯系我們萊蕪的投遞員同事,讓他進村打聽打聽,確定一下這個烈士的地址是否準確。

  王德建寄出的這些尋親信件上,除了有烈士的姓名、籍貫等信息,他還會認真寫上一句話:“望郵遞員辛苦一下,幫烈士尋找親人。”多年為烈士尋親,他有了一套自己的辦法。

  王德建:主要是看黨史和當地的縣志,加一些為烈士尋親的群,發動更多的志愿者來幫忙查找,再就是聯系當地的退役軍人事務局,和當地政府部門配合,更快更好地找到烈士的親人。

  每次為烈士找到親屬,王德建就會在名單上畫一個勾,家里的史書典籍越摞越高,名單上的勾也越畫越多。

  王德建:截至現在已經為50位烈士找到了親屬,為三位烈士找到了犧牲地,找到了肯定心里高興。有的寄去七封八封的信也很正常,沒找到烈士親人的時候,心里會非常失落。

  王德建的家里和車上,都有一個專門的筆記本,方便接電話時隨時記錄烈士信息,當為烈士找到家屬后,他會把這些臨時記錄再工工整整地謄寫到另外一個筆記本上。而那些尋親無果的烈士信息,王德建都發布到了網上和微信群,借助更多人的力量尋找。

  王德建:我手里還有三份烈士名單,將近300多位烈士,因為地址不詳,還有大部分烈士沒有找到親屬。在為烈士尋親的道路上,雖然非常艱難,我一定堅持下去,讓無名的烈士有名,讓有名的烈士找到回家的路。

  以千鈞舉千斤

  以高義報先烈

  “望郵遞員同志辛苦一下,幫烈士找到家。”略過去,它就像紙一樣輕;記住了,它便有千鈞之重。正是這句誠懇的囑托,讓王德建體會到為烈士尋親這件事重如千斤,也向他的心里源源不斷地注入千鈞之力,去發現這份平凡工作也可以承載的偉大意義——助英靈找到回家路,有幸更有榮。

  王德建所做的很多工作堪比學術研究,如果尋親是一篇論文,他便是用雙腳將論文寫在了山東大地上。他是尋親專家,是鄉村信使,更是一位當代義士——當年為家國大義英勇捐軀的人是烈士,如今為先烈魂歸故里辛勞鋪路的人當然是義士,這份高義,便是對烈士精神最好的報答與傳承。向諸位烈士,也向今日之義士,致以我們最崇高的敬意!

編輯:孫建勝
河山新聞
移動客戶端
張家口日報官方
微信“張小全兒”
張家口新聞網
官方微博
抖音掃碼
關注@張家口NEWS
【張家口新聞網版權聲明 】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定南县| 西吉县| 通渭县| 墨竹工卡县| 自贡市| 隆回县| 西华县| 正宁县| 石城县| 普格县| 离岛区| 左云县| 藁城市| 临漳县| 和田市| 宝清县| 曲阳县| 商丘市| 铁岭县| 盐源县| 四平市| 乐昌市| 建水县| 正镶白旗| 雅安市| 日土县| 鲜城| 平山县| 韩城市| 涟源市| 新乡县| 胶南市| 青冈县| 翁牛特旗| 景谷| 潢川县| 中江县| 大丰市| 呈贡县| 武乡县| 汉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