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時特約評論員:延 跡
京津冀協同發展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近年來,河北始終牢記總書記囑托,解放思想、奮發進取,在對接京津、服務京津中加快發展自己,為京津冀協同發展注入了強勁動能。
牽牢疏解“牛鼻子”,創新鏈與產業鏈雙融共促。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牛鼻子”,也是河北搶抓機遇實現自身高質量發展的“金鑰匙”。河北全域對接、全面承接,以雄安新區為集中承載地,抓好標志性疏解項目落地,中國星網等多家央企總部落戶雄安,北京援建雄安的“三校一院”辦學開診,2024年全省引進央企二、三級子公司332家。以此為牽引,河北強化與京津協同創新和產業協作,搭建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河北中心、雄安中心等高能級創新平臺,以“六鏈五群”為紐帶,牽頭建設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機器人2條重點產業鏈,主導安全應急裝備、集成電路等集群,從“單點突破”到“全面開花”,不斷暢通京津研發、河北轉化渠道。2024年,河北吸納京津技術合同成交額同比增長34.8%,成為三地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發展的生動縮影。
夯實協同“硬底座”,交通網與生態網雙軌并進。便捷路網和生態屏障,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基礎支撐。河北下大氣力深化交通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從不同方向打造聯通京津的經濟廊道,如今京津雄“半小時通勤圈”和主要城市“1—1.5小時交通圈”加速形成,京津冀世界級港口群、機場群加快建設,帶動各類資源要素在三地間高效流通。同時,全力以赴抓好生態環境聯控聯治,實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堅決筑牢京津冀生態環境屏障,2024年京津冀三地PM2.5年均濃度與2013年相比降幅均超六成,白洋淀重現“華北明珠”光彩,塞罕壩機械林場森林覆蓋率達82%以上,“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已成為三地群眾的普遍共識。
錨定發展“同心圓”,獲得感與幸福感雙向奔赴。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最終要體現到增進人民福祉、促進共同富裕上。河北發揮環京津的地緣優勢,加快推進公共服務共建共享。醫療領域,京津冀三地914家醫療機構實現60項檢驗結果互認,住院費用跨省結算全覆蓋;社保領域,社保卡“一卡通”覆蓋6.4萬+醫療機構、3900+交通線路,實現“同城待遇”;教育領域,300余所京津學校與河北合作辦學,13所省屬高校與29所京津高校深化合作;就業領域,京津養老項目向河北延伸布局,“河北凈菜”豐富京津“菜籃子”,“河北福嫂”保障京津家政市場,有力帶動河北居民就業增收,三地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
當前,京津冀協同發展進入新十年。全省上下將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堅定前行,加快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河北篇章,以一域之光為全局添彩,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不斷邁上新臺階!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