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云/新疆日報記者 于江艷
7月29日,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網信辦主辦,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黨委宣傳部、黨委網信辦承辦的“高質量發展看新疆”網絡主題活動圓滿結束。
此次活動中,來自全國的評論專家、正能量網絡名人代表等深入農戶家庭、建筑工地、車間廠房等觀摩點位,看經濟發展、訪群眾生活,深入挖掘新疆產業發展、鄉村旅游、歷史文化保護等各領域發展成果,把真實、立體、活力四射的新疆展現在大家面前。
7月26日,評論專家、正能量網絡名人代表走進若羌縣吾塔木鄉尤勒滾艾日克村宋禮(右五)家,大家一起合影留念。石榴云/新疆日報記者 于江艷攝
看經濟發展脈動
若羌,一個過去被視為“口袋底”的地方,現在成為經濟發展前沿。
7月26日,走進若羌縣吾塔木鄉尤勒滾艾日克村,在跟村民宋禮一番拉家常后,全國青聯常委、中國海峽研究院(香港)理事長雷希穎瞪大了眼睛。
“沒想到,在這么偏遠的地方,依靠紅棗產業闖出了致富路,農戶掙出好幾百萬元家產?!崩紫7f認為,若羌縣紅棗產業是縣域經濟發展突圍典型樣本。
若羌縣地處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過去這里主要種植棉花、小麥和玉米。因為風沙大,無論是糧食作物還是經濟作物,產量都很低?!懊磕晁?、五月份,沙塵暴一場接一場,棉花秧子要補好幾茬才能成活,忙活一年下來,根本不掙錢。”宋禮說。
為了改善生態環境、提高種植效益,2001年若羌縣決定調整農業種植結構,將紅棗作為主導產業,發動全縣人民大規模種植。宋禮是第一批響應的農戶,2005年嘗到甜頭,7畝紅棗地凈掙3.5萬元,此后宋禮將全部承包地改種了紅棗,最高一年掙了200萬元。
如今,若羌縣紅棗種植面積達到23.38萬畝,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3萬元。種紅棗不僅致富還治沙,植株高大的紅棗林可有效阻擋沙漠擴張?!叭羟伎h一代接著一代干,終于把一件事干成了,而且將紅棗產業做到極致,這是最值得佩服的地方。”雷希穎說,準備寫一篇長文分析若羌紅棗產業樣本。
從一個縣,雷希穎看到新疆經濟發展強大內生動力,“這里從不內耗,他們一直在為夢想而奮斗?!?/p>
一路走、一路看,評論專家、正能量網絡名人代表看到新疆高質量發展在更好惠及民生,一些鄉鎮依托支柱產業發展起農家樂、民宿,吃上旅游飯。7月22日,在庫爾勒市阿瓦提鄉吾夏克鐵熱克村打造的香梨小鎮農家樂,當看到一戶農家樂墻壁上寫有“奮斗本身就是一種幸福”標語時,評論專家劉仰被深深觸動:“每個人都在努力奮斗,他們拒絕躺平,經濟發展內生動力澎湃。”
香梨小鎮有6家農家樂和9家民宿,小巷大門統一粉刷成黃色,家家戶戶門前種有爬山虎。盛夏時節,爬山虎長勢旺盛,從墻上傾瀉而下,如同綠色門簾。雖然每家農家樂“門臉”都相似,經營上也有競爭,但他們絕不內卷,第一家特色是鴿子湯,第二家是雞湯,第三家是大盤雞……家家都有不同拿手好菜。
7月26日,尉犁縣羅布麻種植園內身穿彩衣的姑娘唱起《羅布麻之歌》。石榴云/新疆日報記者 于江艷攝
尉犁縣地處塔克拉瑪干沙漠北緣,為破解防風固沙難題,當地建成羅布麻試驗種植基地,開發出羅布麻茶、羅布麻花蜜等。7月26日,“高質量發展看新疆”網絡主題活動團隊走進尉犁縣羅布麻種植園,在深入了解羅布麻產業后,大家一致認為這是極具前景的產業?!傲_布麻渾身都是寶,它不與糧爭地、不與糧爭水,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兼具,可串聯起大健康產業、紡織服裝產業多個產業鏈,值得推廣?!苯邮苊襟w采訪時,嗶哩嗶哩up主沈容膝現場為羅布麻打call。
看大國工程崛起
一望無垠的戈壁灘上,挖掘機、渣土車、起重機等各類機械作業繁忙,機聲轟鳴。
7月27日,“高質量發展看新疆”網絡主題活動團隊走進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疆電外送”第四通道電源項目建設工地,眼前展現的是搶抓建設“只爭朝夕”場景。
7月27日,在“疆電外送”第四通道電源項目建設工地,評論專家、正能量網絡名人代表在聽取項目建設情況介紹。石榴云/新疆日報記者 于江艷攝
“疆電外送”第四通道電源項目是自治區重點建設工程,項目建成后可將新疆的火電、風力發電、光伏發電“打捆”輸送至川渝地區。
該項目規劃總裝機近1900萬千瓦,包括風電400萬千瓦、光伏850萬千瓦,配套火電裝機396萬千瓦?,F場正在建設臨時生活辦公樓、混凝土攪拌站等。項目建成后,清潔能源電量占比60%以上,新能源利用率可達90%以上,高峰時段可向受端提供500萬千瓦可靠電力支撐。
“新疆是一座座大國工程崛起之地。”知名網絡評論賬號“明叔雜談”負責人明金維說,現在的新疆沙漠和戈壁已成為“生金”之地,高速路邊可以看到很多高聳的風機、集中連片的光伏,非常壯觀。在明金維看來,新疆有著獨特的資源優勢,高質量發展動能澎湃。
截至目前,新疆已建成投運三條“疆電外送”直流通道,外送范圍覆蓋我國安徽、河南、江蘇、浙江等22個省區市,有力服務全國電力保供大局,推動新疆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7月28日,“天山e評”創新交流會在庫爾勒市舉行。評論專家劉仰出席交流會做演講。石榴云/新疆日報記者 于江艷攝
“新疆早已不是‘騎著毛驢上北京’的遙遠邊疆,而是‘坐著高鐵搞外貿’的開放前沿?!痹?月28日舉行的“天山e評”創新交流會上,沈容膝表示,新疆不僅有棉花、瓜果、石油,更有中歐班列、特高壓輸電和云計算,希望更多網絡達人、自媒體創作者為新疆“種草”,破壁認知偏差。
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國家管網集團西部管道有限責任公司塔里木輸油氣分公司輪南作業區建成的西氣東輸首站,累計運行7600余天,實現天然氣輸送零中斷。
輪南作業區是我國第一條長輸管道西氣東輸一線首站和西氣東輸二線輪吐支干線首站,管道由此出發,綿延 4200公里到達上海,保障著沿途160多個城市、3000多家大中型企業、近4億人民的生活,累計向下游輸送天然氣超3800億立方米。7月25日,走進輪南作業區探訪的“進擊波財經”賬號負責人沈帥波被西氣東輸工程“龍頭”震撼。“服務國家戰略、服務人民發展、服務行業需要,新疆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作出重要貢獻?!鄙驇洸ū硎?。
7月25日,評論專家、正能量網絡名人代表等走進國家管網集團西部管道有限責任公司塔里木輸油氣分公司輪南作業區場站,了解西氣東輸情況。黃路攝
在沈帥波看來,新疆的高質量發展,處處可以看到錨定“五大戰略定位”的使命擔當?!靶陆浅錆M希望的熱土!”在“天山e評”創新交流會上,沈帥波以生動鮮活的案例,分析陸上絲綢之路新機遇。在共建“一帶一路”宏圖中,新疆不再是相對封閉的內陸,而是亞歐黃金通道和向西開放的橋頭堡,是國家向西開放布局中舉足輕重的“戰略棋眼”。
記葡萄架下故事
此次活動中,不少點位位于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最讓棱鏡Talk編輯何軒宇震撼的是臺特瑪湖生態輸水?!白?000年以來,累計實施26次生態輸水后,讓干涸的湖泊重現碧波。”何軒宇說,從臺特瑪湖的生態輸水看到新疆繪就高質量發展綠色畫卷的堅定決心,各族人民團結一心,創造出人定勝天的宏偉奇跡。
為挖掘出“接地氣、帶露珠”的高質量發展生動故事,此次活動還深入到農戶家里,評論專家、正能量網絡名人代表坐在農家院落與農牧民拉家常。
在尉犁縣達西村石榴巷,阿不力克木·木沙和周金山是鄰居。30年前,周金山的車在荒郊野外爆胎,正當孤立無援時,碰到騎著自行車路過的阿不力克木。得知情況后,阿不力克木立即折返縣城,來回奔波近20公里,給周金山找來修車師傅,自此以后兩人成為好兄弟。7月26日中午,在阿不力克木家院子里的葡萄架下,兩人一邊吃著西瓜,一邊聊著農業種植新技術。原來,阿不力克木新承包了一個梨園,剛好周金山的岳父在庫爾勒種香梨,周金山來給阿不力克木教授生物防治香梨病蟲害新技術。
7月26日,評論專家、正能量網絡名人代表等走進尉犁縣達西村石榴巷阿不力克木·木沙(第二排右五)家,與阿不力克木·木沙、周金山(第二排右四)一起合影留念。石榴云/新疆日報記者 于江艷攝
葡萄架下,大人們在聊天,小孩在嬉戲,兩家人的孫子擠在一起蕩秋千,院子里不時傳來陣陣歡聲笑語。何軒宇認真記錄著這一切,“新疆高質量發展是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線下,各族人民共同繪就的美好生活畫卷。”
巴州是古絲綢之路的通衢之地,這里曾記錄過屯墾戍邊、“兩彈”首爆等戰天斗地的光輝歷程。“過去,一大批科學家扎根于此,他們隱姓埋名幾十年,干出驚天動地事,這種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愛國品格,值得當下每一個人學習。”7月24日,參觀完馬蘭紅山軍博園后,劉仰深受觸動,他希望更多的人來這里接受精神洗禮。
一山一河一古道、一地一城一遺址,述說著新疆的悠久歷史、燦爛文化,續寫著新疆各族人民的休戚與共、守望相助。聚焦“人”的故事、“融”的畫卷、“新”的成效,評論專家、正能量網絡名人代表將創新運用網言網語,創作一批有深度、有見地、有風格的網評作品?!靶陆哔|量發展藏在各族群眾相親相愛的幸福生活里?!毙陆a建設兵團黨委黨校副教授劉永紅希望更多評論專家、正能量網絡名人來新疆走一走、看一看,用“煙火氣”的評論助力新疆高質量發展。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