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成都8月2日電 (王利文 岳依桐)第12屆世界運動會(簡稱成都世運會)8月7日將在四川成都啟幕,這是一場體育與科技“雙向奔赴”的盛會。
“體育+科技”能碰撞出何種火花?以成都世運會火炬?zhèn)鬟f為例,火種采集環(huán)節(jié)采用綠色低碳的“光伏-電-火”能源轉換方式、火炬手林寒身穿的外骨骼機器人等,都展現(xiàn)出現(xiàn)代體育盛會與時俱進的科技內涵。
安逸好客的成都已準備就緒,迎接來自世界各地的運動員。同樣做好準備的,還有形態(tài)各異、各有所長的機器人“伙伴”。
機器人服務團隊將亮相成都世運會。(成都市科技局供圖)
世運村內,全球首次規(guī)模化亮相的機器人服務“天團”已集結完畢——零售機器人搭載60種商品,中英雙語對接國際友人需求;配送機器人能自主叫電梯、通過閘機精準送貨;室內外配送機器人能實現(xiàn)跨樓棟流轉;巡邏機器人化身保安,每日24小時無休。這群“成都造”機器人靠自研導航算法“認路”,多機協(xié)同調度如同默契隊友。
皮艇球賽場上,3臺泳池清潔機器人將展現(xiàn)“硬核實力”。它們可承受200米深度水壓,雙離心泵提供強勁動力增強吸污能力,搭配高效過濾系統(tǒng)大幅減少水體浪費。
賽場內外,全球首款文商旅體專用雙足機器人“镋鈀”則將化身AI“啦啦隊”。身高約1米、體重約30公斤的“镋鈀”能以歪頭、眨眼等微表情互動,還能依托仿生步態(tài)控制系統(tǒng),與人類演員默契配合完成群舞。
圖為全球首款文商旅體雙足機器人“镋鈀”。(成都市科技局供圖)
除機器人外,其他“黑科技”也融入成都世運會賽場內外。
為保障賽事期間交通順暢,成都運用的智能交通系統(tǒng)可通過實時監(jiān)測與分析道路車流量,智能調控信號燈時長,引導車輛合理分流,減少擁堵。無人駕駛巡邏車與警用無人機組合安保,在賽事場館周邊構建起“點面結合、空地一體”的防護網(wǎng)。
科技也為比賽期間的人文交流賦能。比如,一副“成都造”同傳翻譯眼鏡能實現(xiàn)40種語言實時轉譯,成為外國選手的“隱形向導”。“哪家火鍋最巴適?”外國運動員只需提問并輕觸鏡腿,AR鏡片上就會即時彈出推薦信息。它還搭載AI助手功能,從路線導航到川菜介紹,讓文化差異消弭于無形。
成都還將努力辦成首屆“碳中和”世運會。此前發(fā)布的《成都世運會綠色低碳辦賽行動指南》圍繞低碳能源、低碳場館、低碳交通等方面,制定9項行動、26條具體措施,貫穿籌備、賽中、賽后全過程。
比如,各場館積極加強綠電能源利用與保障,因地制宜開發(fā)使用可再生能源;場館改建采用環(huán)保材料和節(jié)能技術;賽事服務保障工作中新能源公交車輛使用率不低于90%,新能源大巴、氫燃料汽車等綠色交通工具投入使用等。
不論是無人機競速等新興體育項目加入,還是機器人的身影活躍賽場內外,或是辦賽理念的綠色化轉型……從1981年美國圣克拉拉到2025年中國成都,世運會歷史不僅見證了體育在促進人類文明交流互鑒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也見證了體育賽事隨著科技進步而發(fā)展。(完)
1.本網(wǎng)(張家口新聞網(wǎng))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wǎng)”、“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jù)協(xié)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wǎng)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wǎng)所有,任何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 未經(jīng)本網(wǎng)協(xié)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已經(jīng)本網(wǎng)協(xié)議授權的媒體、網(wǎng)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wǎng)”,違者本網(wǎng)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wǎng)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lián)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