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公布“十四五”知識產權“成績單”,一項數據尤為引人關注:我國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已達到15.3件,再創新高。
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是衡量國家知識產權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指標。早在“十二五”和“十三五”規劃中,我國就將“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納入其中?!笆奈濉币巹澲?,我國更是首次將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作為經濟社會發展主要指標,并提出12件的預期目標。如今,“15.3件”意味著我國已提前且超額完成了“十四五”規劃的目標。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總干事鄧鴻森近日表示,來自中國的PCT國際專利等指標保持良好增長勢頭,充分體現出中國蓬勃的創新活力。
高價值發明專利數量增長,既是我國創新實力持續提升的直接體現,也是促進高質量發展的有力支撐。在高價值發明專利中,很大一部分來自戰略性新興產業。截至今年6月底,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已經達到147.2萬件,是“十三五”末的2.2倍,占高價值發明專利總量的七成左右。特別是在人工智能、新能源、綠色環保、生命健康等重點領域,一批高價值發明專利成為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和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有力注腳。
不妨來看幾個例子:在人工智能領域,我國是全球人工智能專利最大擁有國,占比高達60%,生成式人工智能領域的全球十大專利持有者中,超半數是來自中國的企業和科研機構;我國還是全球最大的機器人市場和生產國,相關有效專利超19萬項,占全球比重約2/3;我國綠色低碳技術的PCT國際專利申請公開量達6356件,已連續四年位居世界第一。
如果我們再把這些高價值發明專利“投射”到產業上,更能看到它們已經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發展優勢:全球1328個人工智能大模型中,我國占比達36%;近三年全球新增工業機器人裝機量,我國占一半以上;我國還向全球提供60%的風電裝備、70%的光伏組件,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已連續9年位居全球首位。
分析這一系列數據,我們不難發現:中國的科技進步、產業發展,是突破圍堵封鎖、靠著自主創新,實打實地“干”出來的。英偉達CEO黃仁勛近日表示,中國的AI創新“正在以令人難以置信的速度前進”。
透過高價值發明專利,我們還能看到中國創新的一些特點和趨勢。比如,高價值發明專利的創新和運用主體絕大多數是企業。目前,我國已有26.5萬家企業擁有高價值發明專利165.1萬件,企業擁有的高價值發明專利占比達到76.6%。這與我國企業研發投入占全社會研發投入總量的3/4的比例高度契合,表明有企業已成為新技術產出的主陣地,越來越多的企業憑借著手中的高價值發明專利站穩腳跟、贏得市場。
也有觀點認為,我國專利數量雖多,但“重數量、輕質量,重申請、輕運用”。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這一指標,也反映出近年來我國在創新方面已經更加突出質量和價值導向,從追求數量向著提高質量轉變。
國家知識產權局開始在一些高校建立了以產業化前景為核心的專利申請前評估制度,不斷提升知識產權產出質量和水平。目前,全國已有2700多所高校和科研機構完成了全部存量專利的盤點和價值分析,篩選出68萬件發明專利納入可轉化專利資源庫,已有45萬家企業開展精準對接。這些舉措都有利于引導形成更多符合產業發展需要的高價值發明專利,將創新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近日,一段中國無人機在洪水中成功營救被困人員的短視頻在海外社交平臺廣泛傳播,多家國際媒體在報道的同時,也深入探討了中國無人機產業技術發展與創新應用。英國《金融時報》就關注到這樣兩個數據:79%全球專利+80%市場份額。的確,像無人機產業一樣,從專利創造、產業壯大再到市場份額領先,這就是當今中國在很多領域成為引領者的制勝之道。相信,隨著更多高價值發明專利的持續涌現,必將讓中國高質量發展的活力更足、潛力更大。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