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活力中國調研行”近日走進吉林省
徐徐展開的鄉村振興新畫卷
讓記者們印象深刻
在和龍市光東村
空氣中彌漫著濃濃的稻香
無論是坐著小火車在田間穿行
還是在低空纜車上靜聽稻浪作響
亦或是在朝鮮族特色民居里歇息打盹兒
這里就像“水村山郭酒旗風”照進了現實
它的美有無數種打動你的方式

從“留鄉愁”到“富口袋”
吉林農業的創新思路遠不止這些
在延邊州汪清縣小木耳基地
上演著“數字+農業”的“硬核”操作
一袋小小的菌包經過各種“私人訂制”
反向建成了一座工廠
融合了工業4.0技術的智能生產車間
“反向操作”的智能化應用
將菌包的成活率從過去靠天吃飯
提升到驚人的99.9%

農業是吉林的“最大優勢”
為保護好黑土地這個“耕地中的大熊貓”
交出更多的“優糧”答卷
還有哪些妙招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