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報道:在世界互聯網大會數字絲路發展論壇開幕倒計時兩天之際,7月22日上午,由中央和地方媒體組成的“數智海絲看泉州”媒體團開啟了一場兼具歷史深度與科技廣度的探索之旅,全方位感受泉州在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的交織中綻放的獨特魅力。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簡稱“泉州海交館”)始建于1959年,是國家一級博物館。它以中世紀東方第一大港刺桐港的歷史為軸心,通過豐富多彩的海交文物,生動再現了中國古代悠久輝煌的海洋文化,勾勒出中國海洋文明的縮影。參觀者駐足于福船航行的巨幅油畫前,仿佛能聽見千年前的商隊號子與海浪聲和鳴回響;而展廳中泉州灣出土的宋代沉船里殘留的胡椒、乳香等舶來品,更無聲訴說著“海上絲綢之路”的商貿傳奇。
館內油畫展示眾多福船在海面航行的壯觀場景(宮夢薇 攝)
館內展出的泉州灣宋代海船出土香料(宮夢薇 攝)
從千年海絲的傳奇樂章中走出,媒體團將目光投向了泉州數字經濟的澎湃浪潮。在泉州數字經濟產業園,一場靜悄悄的產業變革正在上演。作為完善泉州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泉州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抓手,泉州數字經濟產業園展示了當下數字技術在泉州的多元應用與無限可能。據該園區一入駐企業負責人介紹,泉州在推動數字化轉型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園區積極引進哈爾濱工業大學、天津大學、吉林大學等知名高校團隊,借助科研力量推動泉州制造業轉型升級,加速傳統產業向智能化制造邁進。此外,泉州還成功吸引了一批行業領軍企業入駐園區,這些頭部企業充分發揮龍頭效應,有力促進了泉州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
園區入駐企業展示的智能機器(宮夢薇 攝)
園區入駐企業展示的3D金屬打印工藝品(宮夢薇 攝)
當宋元時期的“海上絲綢之路”與21世紀的“數字絲綢之路”在此交匯,這座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正乘著數智轉型的東風書寫新的發展故事。這場歷史與未來、傳統與科技的對話,恰似泉州古城東西塔的永恒守望。而即將啟幕的世界互聯網大會數字絲路發展論壇,無疑將為這幅古今交融的畫卷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