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夏季高溫,記者在各地采訪時發現,商場里的服裝從清一色的短袖變成了兼具功能性與場景化的多元款式,防曬、疊穿、適配多場景的服飾成為主流。傳統季節性服飾的消費習慣正在被打破,“一衣四季”的消費新趨勢正在形成。
記者來到了浙江一家大型商場,在服裝銷售區,原本“春裝/夏裝”的分區指示牌已經消失不見,換上了“城市通勤”“戶外探索”“商務社交”三個主題分類。
銷售人員:原先就是顧客會問一下哪些是老款,哪些是當季款。但是現在這氣候也不一樣了。比如說夏天秋天沒那么明顯變化,大家就希望衣服能疊穿,輕薄一些,搭配起來方便,在浙江甚至一直穿到冬天。
在一家戶外服飾專賣廳里,陳列著各種不同厚度、適應四季穿著的沖鋒衣款式。
戶外用品負責人 張瑜:現在這個大熱天,你覺得他買(秋款)是干什么用?像我們有些去內蒙古旅游,正好這種單層的沖鋒衣拿過去馬上是可以穿的。所以我們正常的是秋冬的沖鋒衣都是在賣的。
現在,門店經理也開始將商品陳列從原本的按厚度分類,變成按使用場景分區,比如登山運動區、城市通勤區等,讓顧客進店后就能快速鎖定所需的款式。而在展廳的對面,就是企業的半自動化的生產車間,“前店后廠”的模式讓企業能夠第一時間捕捉消費需求,實時調整產品線,實現小批量、多品種的柔性生產。
“應季生產”到“按需創新” 嘗試新賽道
對于服裝企業來說,“按季生產、按時清倉”的行業慣性開始打破。許多企業都在研究更有科技含量的面料,和動態補單的新模式。
在江蘇蘇州盛澤鎮的面料交易市場記者發現,盡管已經臨近8月,防曬衣、透氣襯衫等夏季服裝面料的咨詢量絲毫未減。企業的負責人告訴記者,消費者對面料的需求也從單一功能轉向“一料多能”。
紡織企業負責人 周建春:這款面料還有一個抗靜電功能,還有一個是抗菌功能。到目前為止我們還在持續下單,到現在我們整體銷量已經突破50萬米。
夏季銷售周期的延長,不僅改變了消費者的選擇標準,也改變了面料采購商的訂單模式:從過去“一次性下單、按季清貨”,現在變成了“分批試產、動態補單”的靈活模式。這對企業的生產效率和研發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紡織企業負責人 欒勇:這個是我們前兩天剛研發出來的,醬油滴到我們的衣服上很快會散開,然后我們用清水沖洗一下,很快就會散掉。
在企業這間不到十平方米的房間里,密密麻麻擺放著上百件款式不一、面料新穎的還未市售的新品樣衣,都是企業根據大數據收集到老百姓的新需求做的創新研發,不斷滿足市場上功能化、場景化的細分賽道。
一條產線做四季服裝 產業轉型貼合市場
作為我國傳統的優勢產業,紡織服裝業一直在轉型升級。現在,智能化、綠色化的轉型過程,也開始和市場需求相互配合。
記者來到浙江的這家服裝生產企業,發現此時此刻,一條生產線上做著各種不同季節、不同類型的服裝。從銷往歐洲的雙面棉服,到零靜電功能的T恤;有賣到新疆的套裝,可以滿足早晚溫差,也有賣到東北的滑雪服和廣東、廣西等濕度較大地區的速干衣。
這條柔性的產線還可以根據訂單的多少、臨時突發的需求隨時調整。
服裝企業負責人 陳美麗:以前我們是倉庫,現在講究叫不入庫率。就是看到市場上需要什么,立刻響應做什么。而且上下游都可以直接調用匹配。
一條生產線做四季服裝,現在服裝工廠的“智慧大腦”可以根據不同產位上的不同進度,精準地調控下一單派往哪里,確保每個工位上只有不超過10件待加工的產品,讓產能利用更充分,產品生產更順暢。
服裝企業負責人 方健:現在我們已經可以讓消費者通過我們的系統清晰地知道他所定制的這件衣服,在某一個時間,在某個產線上,有某個工人幫他服務,幫他定制。
最新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我國紡織機械自主化率已經超過75%,高端裝備關鍵基礎件國產化率超50%,紡織行業數字化設備聯網率約為50%。從“一條產線做四季服裝”,到AI質檢、定制化服務,我國紡織服裝業的數字化轉型正緊跟需求,更加貼近實際場景。
01:39
0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