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7月15日發布數據,初步核算,上半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660536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3%。在全球經濟下行、貿易摩擦加劇,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的背景下,上半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5.3%的“成績單”來之不易,中國經濟頂住壓力、穩定增長,保持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充分展示了中國經濟的抗壓能力和強大韌性,更昭示著中國經濟發展的穩健與自信,為世界經濟注入了稀缺和寶貴的穩定性。
經濟穩,則人心穩、大局穩。面對全球經濟面臨的不穩定因素在增多等巨大壓力,我國科學精準實施宏觀政策,生產供給穩定增長,國內需求持續擴大,各地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大技術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力度,新產業、新技術、新業態繼續保持較快發展。從DeepSeek大模型到機器人馬拉松賽,從航空航天到無人駕駛,一系列科技創新成果引起了國內外廣泛關注。從中央到地方,出臺了一系列針對性、協同性強政策措施,不斷點燃政策“篝火”,持續溫暖市場主體,裝滿“米袋子”、充實“菜籃子”,端牢“中國飯碗”,穩定發展預期,確保糧食產量豐、庫存足、價格穩,牢牢扎穩民生“底盤”,呈現恢復向好態勢,上半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5.3%的“成績單”,彰顯了中國智慧、中國擔當和中國力量。
經濟的本質是信心,信心比黃金重要。5.3%的增速是中國經濟“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的底氣。從長三角的智能工廠到西部陸海新通道的貨運班列,從“免簽朋友圈”的萬商云集到“嫦娥七號”的蒼穹逐夢,每一個百分點的背后,都是創新突圍的汗水與戰略定力的智慧。正如國家統計局所言:“用高質量發展的確定性應對外部不確定性”——這既是當下的生存哲學,更是贏得未來的制勝之道。
紛繁世事多元應,擊鼓催征穩馭舟。5.3%的增速是中國經濟韌性的證明,更是轉型攻堅的起點。映襯出熱氣騰騰的中國,傳遞出中國經濟積極的信號。面對“多難”局面,唯有堅持“以內循環為主體”的戰略定力,以創新驅動替代傳統增長模式,方能在這場全球博弈中贏得主動,迎來更加壯闊的光明前程。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