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4月25日進駐中國空間站以來,神舟二十號乘組已經在軌滿兩個月,三名航天員陳冬、陳中瑞、王杰迅速適應微重力環(huán)境,完成與神舟十九號乘組的在軌交接,接續(xù)開展多項空間科學應用實驗與試驗,并出艙進行了空間碎片防護裝置安裝和空間站巡檢。
02:33
4月25日,神舟二十號航天員陳冬、陳中瑞、王杰與神舟十九號航天員蔡旭哲、宋令東、王浩澤太空會師,這是中國航天史上第6次“太空會師”,也是兩名指令長時隔3年后再次相聚“天宮”。27日下午,兩個乘組在中國空間站完成在軌交接。
在軌期間,神舟二十號開展多項空間科學應用實驗與試驗,在空間生命科學領域,“空間微重力和輻射環(huán)境對渦蟲再生的影響及作用機制探索”是國內首次開展的渦蟲空間再生實驗,利用生命生態(tài)實驗柜的小型通用生物培養(yǎng)模塊,研究空間環(huán)境對渦蟲再生形態(tài)發(fā)生、生理行為的具體影響,使科研人員從個體水平進一步認識再生基本機制。
5月22日16時49分,經過約8小時的出艙活動,神舟二十號乘組航天員陳冬、陳中瑞、王杰密切協同,在地面科研人員配合支持下,開展首次出艙任務。航天員從核心艙節(jié)點艙出艙,將前期已通過貨物氣閘艙出艙并利用機械臂轉移至中轉位置的空間碎片防護裝置,安裝至預定位置,同時開展艙外設備設施巡檢及處置等任務。這是中國空間站建設以來,航天員第二十次出艙。
近日,神舟二十號乘組開展了“信任與協同機制”“視覺運動重力表征”“元認知監(jiān)控研究”“微重力關系認知”等多個項目的測試工作;利用超聲診斷儀,對血管進行超聲檢查;還使用精細動作測量儀和相關實驗軟件,開展了記憶滑動測試、力量測試與重物測試。利用生物技術實驗柜,開展“空間微重力對微生物的效應機制研究”,進行了鏈霉菌的生長、發(fā)育分化、生物活性物質合成、種群傳代演替的變化和機制等研究。
當前,神舟二十號三名航天員狀態(tài)良好,乘組承擔的各項空間科學實驗正在穩(wěn)步推進。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