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眼下,我國小麥大規模機收基本結束。近日,在山東濱州,鹽堿地試驗田的小麥迎來豐收,收割機忙著在田間作業,研究人員則抓緊測產。
這是山東濱州國家農業科技園的麥田,聯合收割機正在田間穿梭。飽滿的麥粒傾斜而下,經過丈量、機收脫粒稱重、水分測定、雜質率測定等環節,新品種的畝產達到了600多公斤,屬于輕中度鹽堿地的高產品種。
為實現“以種適地”,當地持續推動鹽堿地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累計選育了600多個小麥品系,進一步豐富了鹽堿地小麥品種資源。
山東省濱州市農科院黨組書記趙福江介紹,緊扣鹽堿地特色農業發展需求,推動更多科技成果在田間地頭實現高效轉化,切實將鹽堿地打造成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農業高質量發展新高地。
玉米種肥同播 提高播種質量
在河北邯鄲市,隨著夏糧的收獲逐步完成,玉米播種也展開。農業部門通過推廣種肥同播、合理密植等增產措施,幫助種植戶提高播種質量。
在邯鄲市肥鄉區,玉米種肥同播一體機正在田間作業,施肥、播種、覆土一氣呵成。當地農技專家介紹,種肥一體播種,主要得控制肥料用量,并在種子的生育期里逐步釋放,讓種子能夠早發且苗壯。
邯鄲市肥鄉區農業農村局農業技術推廣研究員杜光旭介紹,采取種肥同播的方式,種子與肥料的間距在5厘米左右,播完種之后建議兩天以內盡量澆水,超過3天將會導致種子發芽率降低。
同時,為了保證玉米的播種效果,當地還組建了農技專家團隊,圍繞玉米播種全流程開展指導。截至目前,河北省已完成玉米播種3000多萬畝,完成總進度的85.3%。
無人機投放赤眼蜂卵 “以蟲治蟲”綠色增產
防范蟲害是水稻田間管理的一項重要工作。在遼寧鐵嶺,當地通過無人機投放赤眼蜂卵,用“以蟲治蟲”的方式保障農業安全生產。
在鐵嶺市鐵嶺縣凡河鎮宋家泡村的一片稻田里,低空飛行的無人機不時投擲下一個個球型放蜂器。放蜂器里裝著赤眼蜂卵,釋放到田間后,孵化出的赤眼蜂會飛到二化螟的蟲卵里產卵,降低二化螟幼蟲孵化率,由此達到“以蟲治蟲”的效果。
農技專家介紹,目前一代水稻二化螟已經進入產卵期,眼下正是施放赤眼蜂進行防治的最佳時機。與以往人工投放赤眼蜂的方法相比,無人機飛防具有用時少、用工成本低、效率更高、操作方便等優點,能更好達到綠色防控的效果。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