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6日,美國密歇根大學公布了美國最新的消費者信心指數為50.8,連續第五個月下降,且創下自2022年6月以來的最低紀錄,也是美國該指數有記錄以來的倒數第二低值。
結合過去一段時間,美聯儲主席鮑威爾與多名理事就美國通脹預期和失業率上升輪番發出的預警。一張自“消費神話”幻滅伊始逐步向滯脹深入的美國經濟圖景,似乎正在成為現實。
△2015年5月至2025年5月,美國消費者信心指數。圖片來源:美國密歇根大學
一連創下兩個紀錄
美消費者信心指數低迷意味著啥?
按照美國密歇根大學的說法,該項數據衡量消費者對整體經濟狀況和自身財務狀況的樂觀或悲觀程度。數值越高則越積極,越低則越消極,各個月的數值增減也能展現消費者對經濟狀況及自身財務狀況態度的變化。
△美國密歇根大學公布的2025年5月美國消費者信心指數初值詳情
按照一眾美國媒體的說法,16日公布的美國5月消費者信心指數數值,連創兩項紀錄:
2022年6月以來,約三年間的最低值;
有該數據記錄以來,倒數第二低值。
自2025年1月以來,美國消費者信心指數迄今已經跌去了約30%。美聯社將該數據的斷崖下跌歸因于特朗普政府的巨額關稅政策。分析認為,這一數據顯示了在特朗普政府所推行貿易政策的沖擊下,美國家庭對經濟前景的悲觀情緒正在加劇。
美國號稱18.8萬億美元 “消費神話”,即便沒了各類裝掩的“遮羞布”,單純從數額上,或許也將走向幻滅。
通脹↑ 失業↑ 生產力↓ 美聯儲輪番預警
至于這一低迷數據展現的當下美國經濟現狀,美聯社、彭博社、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和美國消費者商業與新聞頻道均將其總結為——對通脹預期上升的擔憂。這也是過去一段時間,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及多名理事輪番發出的預警。
通脹波動加劇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
5月15日,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第二屆托馬斯·勞巴赫研究會議上發表講話。鮑威爾稱,未來通脹可能更加波動,美國可能正在進入一個供應沖擊更頻繁、持續時間也更持久的時期,這對經濟和央行來說都是一個艱巨的挑戰。
增長放緩
美聯儲理事巴爾
5月9日,美聯儲理事邁克爾·巴爾表示,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可能會在今年導致美國經濟增長放緩和通脹上升。
△視頻丨失業率上升 經濟增長放緩 美聯儲理事再就關稅政策發出警告
邁克爾·巴爾擔憂,隨著經濟增長放緩,關稅將導致失業率上升,如果同時出現通貨膨脹和失業率上升的情況,美聯儲可能會陷入困境。
失業+通脹
美聯儲理事沃勒
4月24日,美聯儲理事克里斯托弗·沃勒在媒體采訪中表示,他擔心因美國政府的關稅政策,美國的失業率和通脹率將同時上升。
結合美聯儲主席和多位理事有關美國通脹的預測,以及美國商務部4月30日公布的美國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環比(按年率計算)萎縮0.3%的現實,一場美國“經濟滯脹”的圖景似乎已在前方。
美國迫在眉睫的經濟風險——滯脹
△美國消費者商業與新聞頻道近期發表文章指出:一個迫在眉睫的經濟風險——滯脹已經初現端倪。而美國幾十年來一直沒有真正面對。
高失業率、高通脹,疊加經濟增長放緩,就是滯脹的定義。而當下的美國,似乎正在一一應驗著這些預警。
零售巨頭漲價→通脹
美國零售巨頭沃爾瑪公司5月15日對外宣布將于本月晚些時候開始上調部分商品在美售價。
△視頻丨關稅推高成本 沃爾瑪將調高部分商品在美售價
沃爾瑪首席財務官約翰·雷尼在接受美國媒體采訪時也表示,關稅帶來的成本上漲超出了零售商的承受能力。消費者很可能在5月末開始看到漲價出現,而6月份價格上漲肯定會更多。
美一季度經濟跌負+消費者信心指數創新低→經濟增長放緩
△視頻丨美國一季度經濟萎縮0.3% 創紀錄貿易逆差暴露關稅政策反噬效應
4月30日,美國商務部公布了2025年美國一季度經濟數據,美國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環比(按年率計算)萎縮0.3%,為三年來首次負增長。
已然跌負的GDP、最新的消費者信心指數又創下新低,預示著依賴消費支撐的美國經濟增長也將承壓。
美國消費者商業與新聞頻道就此向美國消費者提供了一份應對滯脹的指南,主要包含三點:
償還高息債務——因為滯脹到來后,償債壓力將進一步提高;
增加應急儲蓄——美聯儲或會為對抗通脹調整利率,屆時其他投資資產或相關標的將大幅貶值或波動;
謹慎囤貨——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帶來的不確定性無法預估,但這將必然影響消費者的現金流,而“恐慌性消費”或將讓消費者額外付出更高成本。
顯然,對美國的個人消費者而言,應對可能即將到來的滯脹最明智選擇就是儲蓄。只是,對美國經濟而言,沒了消費的支持,“消費神話”的幻滅也將加速。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