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老女人精品毛片久久,激情五月播播久久久精品,成人看片网站,美女高潮在线观看

首頁 新聞中心 時政 獨家 縣區 小記者 教育 醫療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網 數字報刊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即時新聞

輝煌70年 奮進新征程丨良田沃野繪“豐”景

2025-04-17 13:09:54  來源:

  開欄語

  今年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70周年。70年來,特別是新時代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戰略和全局高度統籌謀劃新疆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推動新疆工作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即日起,天山網-新疆日報開設“輝煌70年 奮進新征程”專欄,生動講述新疆各族人民牢記囑托、感恩奮進,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疆實踐的鮮活故事,全面展現新疆社會開放自信、各民族團結奮斗的新面貌新氣象。

  天山網-新疆日報記者 熱依達

  “農,天下之大本也。”土地,是農業的根基,更是糧食安全的命門。在新疆這片廣袤的土地上,高標準農田建設承載著沉甸甸的希望,關乎著糧食生產的大計。

  黨的十八大以來,新疆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不斷加大資金投入,完善水利灌溉、田間道路等基礎設施,致力于提升耕地質量。近年來,新疆更是構建起“五統一”管理機制,全疆上下協同發力。在一系列舉措推動下,新疆農田實現質的飛躍,過去零散破碎、靠天吃飯、產量低下的土地,轉變為如今集中連片、旱澇保收、高產穩產的肥沃良田,為“中國飯碗”注入了更堅實的新疆力量。

  截至2024年底,新疆已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5989萬畝,占永久基本農田的72.8%,占耕地面積的56.7%。

  巴掌田變萬畝田

  春耕時節,瑪納斯縣包家店鎮的高標準農田里,無人駕駛智能玉米播種機在北斗定位下有序作業;沙雅縣海樓鎮農田中,無人機“一鍵起飛”,為棉農提供植保服務……這些熱火朝天的春耕場景,正是新疆高標準農田建設成效的生動展現。

  近日,在瑪納斯包家店鎮的高標準農田上,搭載北斗衛星導航定位系統的無人駕駛智能一體化玉米播種機,正沿著預設的路線,穩健而高效地完成播種、鋪設滴灌帶、覆膜及覆土等一系列作業。瑪納斯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曾經,新疆的農田“零、散、碎”,一些地方土地鹽堿化、沙化嚴重,“巴掌田”“補丁田”遍布。

  2004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建設高標準基本農田,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2005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使用“高標準農田”概念;2013年國務院批復實施《全國高標準農田建設總體規劃》;2018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提出把高標準農田建設作為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提升重大工程。這些重大戰略規劃,為新疆高標準農田建設明確了方向、目標、路徑、步驟和措施。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加強農田水利和高標準農田建設發表重要講話、作出重要指示。新疆聞令而動,深入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以“五統一”(統一規劃布局、統一建設標準、統一組織實施、統一驗收考核、統一上圖入庫)管理機制為牽引,整合發改、財政、水利等多部門資源,掀起一場土地整合的革命。

  “過去田塊分散,最大的不過十幾畝,澆水要跑幾公里,很費勁。”庫車市齊滿鎮甬庫團結村村民王海燕說,如今,種田無需下地灌溉,在磅房和手機上便可操控,一個人就能管好200多畝地。

  近年來,隨著高標準農田建設的實施,在村黨支部的動員下,甬庫團結村內9000畝土地都交給了村里種植大戶管理,形成化零為整的集約化管理。2023年,該村棉花籽棉畝產從300公斤增加到近500公斤,小麥畝產由過去的300公斤增加到700公斤,土地流轉費從每畝幾十元漲至900元。

  在新疆,這不是個例。隨著高標準農田建設在新疆廣袤大地上持續推進,越來越多的“巴掌田”實現華麗轉身,變成萬畝良田。它們見證著新疆農業從傳統走向現代,從分散走向集約。

  勞力田變智慧田

  在尉犁縣的棉田里,尉犁縣眾望棉花種植專業合作社技術部部長郭世學看著三臺“鐵牛”并排行進,北斗導航屏上跳動的數據讓他感慨萬千:“過去5個人汗流浹背種植20畝,現在一臺拖拉機日播種120畝,誤差不過兩厘米。”

  曾經,農民們踩著晨露趕著毛驢下地,手中的坎土曼在板結的土地上劃出深淺不一的溝壑。如今,智能農機在廣袤棉田畫出筆直線條,水肥精準滴灌浸潤沃土,新疆正經歷著從“靠天吃飯”到“知天而作”的深刻嬗變。

連日來,麥蓋提縣依托植保無人機“飛防”技術開展高效春管作業,通過精準施藥、高效管護,為夏糧穩產增收奠定堅實基礎。麥蓋提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近年來,新疆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科技成為農業發展的強大引擎。

  在喀什市阿克喀什鄉蘭干村種植戶李建財的3000畝棉田里,北斗導航播種機、無人機植保、自動化采棉機組成智慧方陣。他說:“以前春播要看云識天氣,現在靠衛星定株距;過去澆水全憑經驗,如今手機能看土壤墑情。”

  而在墨玉縣玉西開發區,也有著同樣翻天覆地的變化。這里土壤鹽堿度高、水資源匱乏,農業生產面臨諸多挑戰。為解決這一問題,墨玉縣科學規劃水資源利用,投資建設975萬立方米沉砂調節池和53.6公里自壓輸水管道,形成“現代坎兒井”輸水體系,利用地勢落差實現自流灌溉,年供水量達2770萬立方米,春灌保障率從以前的不足60%提升到現在的95%。

  墨玉縣扎瓦鎮蘭干村村民買提托爾遜·托爾遜泥亞孜高興地說:“以前春灌時總是缺水,莊稼長勢不好,現在有了沉砂調節池和自壓輸水管道,水直接送到地里,再也不用為澆水發愁了。”

  科技的融入,讓曾經依賴大量人力的勞力田,轉變為高效、智能的智慧田,農業生產變得更加輕松、高產。依托高標準農田建設,新疆農田灌溉水利用系數由2018年的0.55提高到2024年的0.582。

  溫飽田變致富田

  新中國成立初期,新疆糧食總產量為110萬噸,僅占全國糧食總產的0.97%。黨的十八大之后,隨著“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的全面推進,新疆高標準農田建設速度突飛猛進。

  高標準農田的效益,寫在豐收的田野上。

4月10日,伽師縣和夏阿瓦提鎮色滿村辣椒基地機械轟鳴,辣椒移栽機沿著規劃好的田壟,精準有序地進行辣椒移栽作業 。伽師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2024年,新疆糧食產能實現大幅提升,全年糧食單產達524.8公斤/畝,比全國平均水平高130公斤,歷史上首次排名全國第一。

  糧食平均單產較2023年增加24.7公斤,單產增量是全國平均水平近5倍。

  2024年,新疆全年糧食種植面積達4440萬畝,較上年增加202.8萬畝,面積增量居全國第一;糧食總產466億斤,較上年增加42.2億斤。

  新疆主要種植的糧食作物小麥和玉米,包攬了全國小麥、玉米大面積單產紀錄。小麥百畝、千畝、萬畝單產分別創出795.8公斤、756.2公斤、720.39公斤全國大面積高產紀錄;玉米千畝、萬畝、百萬畝單產分別創出1550.15公斤、1392.7公斤、1164.7公斤全國大面積高產新紀錄。

  數字躍升的背后,是一條從“溫飽田”向“致富田”的跨越之路。

  在麥蓋提縣庫木庫薩爾鄉托萬哈迪勒克村,村民阿布來海提·依地力司曾守著自家幾畝地生活。“以前種地累半天,收入也就夠填飽肚子。”他回憶說。當地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后,村里可耕地增加,糧食、棉花產量大幅提升。他把地流轉給合作社,和妻子成為管理員,還利用農閑外出務工,家庭年收入7萬多元。

  從“吃得飽”到“吃得好”,從“保產量”到“促振興”,高標準農田建設激發的乘數效應,正在天山南北書寫鄉村振興的壯美篇章。

  糧安天下,地穩根基,新疆的“致富田”里,生長著端牢“中國飯碗”的底氣與希望。


編輯:孫建勝
河山新聞
移動客戶端
張家口日報官方
微信“張小全兒”
張家口新聞網
官方微博
抖音掃碼
關注@張家口NEWS
【張家口新聞網版權聲明 】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

主站蜘蛛池模板: 唐海县| 乐平市| 洪洞县| 梨树县| 千阳县| 浦江县| 万州区| 许昌县| 平凉市| 沾化县| 沽源县| 万山特区| 内乡县| 石柱| 宁强县| 浦江县| 泰宁县| 邢台市| 如皋市| 武清区| 天长市| 河间市| 崇明县| 贡山| 墨脱县| 长丰县| 临泽县| 科技| 仪征市| 忻城县| 中卫市| 阳信县| 香格里拉县| 阜宁县| 唐河县| 望城县| 新邵县| 深州市| 进贤县| 汉中市| 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