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烏魯木齊3月20日電 題:飛翔在希望的田野——新疆喀什女飛手巧繪春耕新圖景 ??新華社記者蔡國棟、尹茹紅、古扎麗努爾·塔依爾江 ??春分時節(jié),塔里木盆地西緣的田野上,冬小麥泛起層層新綠,呈現出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 ??麥田上空,一架農用植保無人機劃出優(yōu)美的弧線,精準噴灑的霧滴在陽光下折射出彩虹——操控這臺智能設備的正是來自新疆喀什地區(qū)英吉沙縣色提力鄉(xiāng)的女飛手努日曼古麗·喀斯木。 ??3月18日,在新疆喀什地區(qū)英吉沙縣一麥田,努日曼古麗正在操作無人機。新華社記者 尹茹紅 攝 ??檢查電池、配比藥劑、設定航線,隨著螺旋槳的嗡鳴聲響起,載重50公斤的無人機從色提力鄉(xiāng)托萬霍依拉村的田埂上騰空而起,在距麥苗2.5米的低空展開“芭蕾式”作業(yè)。整個操作過程中,努日曼古麗·喀斯木從容自若、沉穩(wěn)干練,整套動作行云流水。 ??“過去11畝地靠人工打藥要忙一整天,現在無人機5分鐘就能搞定。”68歲的村民賽麥提·庫爾班看著智能化作業(yè)嘖嘖稱奇。這位種了半輩子地的老人感慨道,以前他從早忙到晚,既辛苦也不一定確保農藥噴灑均勻。現在用無人機打藥,幾分鐘就能搞定,而且價錢也便宜。 ??憑借嫻熟的業(yè)務技能和豐富的實操經驗,“女飛手努日曼古麗”的名字不脛而走。村民們紛紛邀她為農作物打藥,努日曼古麗“接單”不斷,收入隨之增多,日子越過越好。“我們最近又全款購買了一臺新的農用植保無人機,載重可到70公斤,到時可以兩臺同時作業(yè)。”努日曼古麗說。 ??每年三月至十月,南疆廣袤的綠洲上農忙交響曲樂章交疊。努日曼古麗的農用植保無人機業(yè)務也將從冬小麥逐步向棉花、林果等經濟作物延伸,為南疆特色農產品提質增效和農業(yè)產業(yè)結構優(yōu)化貢獻“她力量”。 ??鮮為人知的是,兩年前努日曼古麗還是個圍著灶臺轉的家庭主婦。轉變始于2023年春天,駐村工作隊送來“無人機駕駛員培訓”課程。“當時全村就我一個女性舉了手。”努日曼古麗說,通過刻苦學習,她一次性通過操作證考試,成為英吉沙縣首位持證的“女飛手”。 ??3月18日,在新疆喀什地區(qū)英吉沙縣一麥田,努日曼古麗和丈夫在為無人機添加農藥。新華社記者 尹茹紅 攝 ??在妻子努日曼古麗的鼓勵下,丈夫如則喀日·居麥也考取了無人機駕駛證。如今,夫妻倆組成“飛行伉儷”,業(yè)務范圍不僅局限在英吉沙縣,還輻射至莎車、疏勒等鄰縣。 ??進入農忙季,夫妻二人鮮有時間陪伴女兒,14歲的艾克達·如則喀日不僅沒有絲毫抱怨,反而是媽媽忠實的粉絲。她說:“我想成為像媽媽一樣的人,她教會我,女孩也能駕馭科技。” ??在提到母親是全縣唯一一位女飛手時,艾克達的臉上洋溢著自豪的笑容,學習之余她還會幫媽媽運營“無人機打藥”社交媒體賬號,持續(xù)發(fā)布父母操作無人機精準施藥的視頻。 ??夕陽西下,完成當日作業(yè)的農用植保無人機緩緩歸巢。努日曼古麗打開手機,收到女兒剪輯的新視頻:金色余暉中,無人機掠過返青的麥田,畫外音是艾克達清亮的嗓音——“這是媽媽飛翔的軌跡,也是鄉(xiāng)村振興的航跡”。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