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3月20日將迎來春分節氣,這是春季的第四個節氣,春色從此分,春意從此濃。在飽含著對豐收的期盼中,新農人們正利用各類現代化農機設備開展春耕工作,一幅幅萬戶“爭春”的新畫卷從南到北徐徐展開。
水利部:全國累計灌溉面積超6000萬畝
根據水利部最新發布的數據,截至目前,全國累計灌溉面積超6000萬畝,全國已開灌的大中型灌區1200多處。2月19日以來,小浪底水庫下泄流量由750立方米每秒加大至1350立方米每秒。水利部門充分發揮數字孿生水利體系作用,科學精細做好大江大河大湖水量調度和骨干水工程運用,加強灌區運行和灌溉管理,全力保障春灌用水和城鄉供水安全。
山西:汾河灌區春澆過半 科學灌溉精準高效
在春耕春澆的關鍵時節,在山西汾河灌區,從傳統灌溉到小畦塊節水,從人工操作到遠程精準調配,當地借助數字化管理系統,讓灌溉更加科學高效,為農業增產增收提供了保障。
這兩天,在山西省晉中市祁縣西高堡村的田野上,農戶們正忙著將大塊耕地劃分為0.5畝的小畦塊,通過這種縮小灌溉單元的方式,實施汾河水精準灌溉。

作為山西最大的自流灌區,汾河灌區承擔著太原、晉中、呂梁3市7縣(市)49個鄉鎮103.97萬畝農田的灌溉任務。近年來,當地還引入數字化管理系統,對灌溉設施進行升級改造。

據了解,汾河灌區今年的春澆工作從2月13日開始,預計持續到4月底結束,計劃引水6300萬立方米,灌溉面積42萬畝。目前,已引水4200萬立方米,灌溉面積達28萬畝。
河南漯河:小麥起身拔節 數字農業管出“智慧田”
近日,河南的小麥陸續進入關鍵生長階段。在漯河,240萬畝小麥正處于起身拔節期,當地搶抓農時,以科技賦能春管,為夏糧豐收開好頭、起好步。

在漯河市郾城區16萬畝高標準農田示范區,一片綠意盎然,連片小麥長勢良好。種植大戶趙哲峰正利用多光譜無人機和植保無人機為自己的1000畝麥田進行田間管理。

在科技的助力下,當地的小麥春管正有序進行。目前,在郾城區,智慧化農業物聯網系統已覆蓋全區九個鄉鎮和街道,系統10分鐘循環更新一次,安放在田間的土壤水份監測儀、蟲情測報、孢子觀測儀等設備聯動,實時采取數據,生成管理配方。
湖南:今年全省早稻播種面積超1800萬畝
眼下,湖南早稻播種育秧已全面鋪開。記者從湖南省農業農村廳了解到,今年湖南全省早稻播種面積1800萬畝以上。
在湖南益陽南縣陽榮福村的水稻自動化育秧工廠里,育秧播種流水線正開足馬力運轉,工人們只需將提前浸泡好的種子、培養土放入自動化設備,再將空的秧盤擺放在傳送帶上,就可以自動完成灑水、播種、疊盤等工序,不到20秒鐘就可以完成秧盤播種。

據了解,今年南縣早稻種植面積17.5萬余畝,比去年略有增加。在益陽大通湖區的一家農業合作社,十幾名工人在兩條育秧流水線上緊張作業。隨著早稻育秧工作的全面啟動,大通湖區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從浸種到播種再到秧苗的生長狀況,為農戶提供育秧技術全程指導服務。

截至目前,湖南全省育秧面積已超650萬畝,預計4月初可全部育秧完畢。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