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老女人精品毛片久久,激情五月播播久久久精品,成人看片网站,美女高潮在线观看

首頁 新聞中心 時政 獨家 縣區(qū) 小記者 教育 醫(yī)療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網 數字報刊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即時新聞

從“彎腰種田”到“云端務農” 湖南靖州“新農人”的興農路

2025-03-15 10:00:28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懷化3月14日電 (欽蘇芬 胡耀文)在湖南懷化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甘棠鎮(zhèn),50歲的伍寶河堪稱當地的傳奇“新農人”。在過去13年的時光里,他將原本普通的家庭農場,精心雕琢成集智慧農業(yè)與農機共享為一體的現代化農業(yè)基地。

  伍寶河向黃揚演示植保無人機調運肥料。 欽蘇芬 攝

  “來,把這兩袋肥料鉤到無人機上。”3月14日,在甘棠鎮(zhèn)燎原村,伍寶河站在田邊,一邊熟練地調試著無人機設備,一邊向身旁幫忙的村民說道。只見他輕觸操作手柄,無人機螺旋槳飛速轉動,幾袋沉甸甸的肥料不過片刻便從馬路邊穩(wěn)穩(wěn)落在田間地頭,從裝料到精準運輸,整個流程一氣呵成。

  “今天這一百多袋肥料,要是放在以前靠人工肩挑背扛,至少得耗費兩天時間。”談及無人機帶來的改變,伍寶河的眼中滿是感慨,“如今有了這高科技的無人機,只需一個半小時就能全部搞定,效率大幅提升,省時又省力。”

  時間回溯到2013年,看到家鄉(xiāng)大量土地因青壯勞動力外出務工而撂荒,伍寶河很是心痛。經過深思熟慮,他毅然決定返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辦了靖州首批家庭農場。“不能讓這些土地就這么荒廢下去,我要讓它們重新煥發(fā)生機。”

  創(chuàng)業(yè)之路并非一帆風順,起初村民不理解,再加上技術不成熟、資金短缺,質疑聲不斷,但伍寶河沒有退縮。十余年間,他四處奔波學習先進農業(yè)技術,不惜投入大量資金,先后引入植保無人機、智能插秧機、烘干設備等一系列先進科技裝備。

  伍寶河操作旋耕機耕地。 欽蘇芬 攝

  為了讓這些設備更好地服務于農業(yè)生產,伍寶河常常外出學習,不斷與技術人員深入交流,反復試驗、調試。如今,無人機撒肥打藥、吊運肥料和樹苗,以及機插水稻制種技術等在他的農場已成為常態(tài)化操作,曾經彎腰勞作的耕種場景,如今只需在操控界面動動手指就能完成,真正實現耕種的“指尖操作”。

  解決耕種環(huán)節(jié)的難題后,伍寶河又把目光投向了傳統(tǒng)晾曬領域。在過去,農產品晾曬完全依賴天氣,一旦遇到連續(xù)陰雨天氣,谷物霉變現象屢見不鮮,農民一年的辛勤勞作往往付諸東流。“必須得改變這種被動局面。”伍寶河暗下決心,從2021年起便開啟對烤煙房的改造之路。

  經過三年無數次技術改良,2023年,一座占地200平方米、日處理量達5萬余斤的烘干中心終于建成。“現在用烘干技術以后,效率大幅提高,不受天氣影響,谷物損耗也大大降低了。”伍寶河說,“以前每到收獲季,心里總是懸著一塊大石頭,就怕天氣不好影響收成,現在心里踏實多了。”

  如今,在科技的全方位賦能下,伍寶河的農場真正實現了耕、種、管、收、烘全鏈條機械化作業(yè),農場年產值順利突破百萬元大關。他的成功,不僅體現在農場的經濟效益上,更在于對鄉(xiāng)村發(fā)展的深遠影響。他不僅有效破解了農村人才外流難題,還憑借自身技術優(yōu)勢,吸引眾多青年返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90后”青年黃揚就是典型代表。

  “伍叔在農業(yè)領域摸爬滾打多年,對現代農業(yè)智能化操作了如指掌,我打心底里佩服他,所以特意過來學習。”黃揚說,智能化設備的運用大大提高生產效率,他打算學成之后,把技術引入到合作社中,讓農業(yè)生產也能跟上時代的步伐,提升效率和產能。

  伍寶河操作植保無人機調運樹苗。 胡耀文 攝

  除了培育返鄉(xiāng)人才,伍寶河還心系周邊村民。他深知小農戶在農業(yè)生產中面臨的困難,于是積極開展免費技術培訓,手把手教村民掌握農機操作技能。為了進一步降低小農戶的生產成本,他創(chuàng)新推出“農機共享”服務,涵蓋耕、種、收、烘全流程。

  “以前請人幫忙耕種、收割,成本很高,現在有了伍老板的農機共享服務,每畝作業(yè)成本直降40%!”種植大戶李顯明說。伍寶河說,去年農場的農機服務收入有十多萬,不過更重要的是看到現代農機先進技術能夠真正深入到田間地頭,讓老百姓實實在在地得到實惠。

  伍寶河的農業(yè)創(chuàng)新之路,離不開政府的大力支持。近年來,靖州縣積極出臺農機購置補貼、農業(yè)科技創(chuàng)新獎勵等一系列惠農扶持政策,為伍寶河的農場發(fā)展注入了強大動力。“靠著政策,我累計獲得20余萬元政策資金,不僅降低了農場生產成本,還讓智能插秧、植保無人機等多項新技術得以順利落地應用。”

  “我們還帶動了100余人穩(wěn)定就業(yè)。”在伍寶河看來,這形成了一個“政策輸血—科技造血—產業(yè)活血”的鄉(xiāng)村振興良性生態(tài)鏈,后續(xù)他將計劃引入更多先進的農業(yè)技術和設備,進一步擴大服務范圍,讓更多農戶受益。

  從“彎腰種田”到“云端務農”的華麗轉型,當傳統(tǒng)“老把式”遇上現代新技術,當撂荒地在科技的滋潤下變成生機勃勃的科技田,伍寶河用13年如一日的堅守證明,科技興農并非遙不可及的夢想,而是一條實實在在扎根大地的希望之路。(完)

編輯:孫建勝
河山新聞
移動客戶端
張家口日報官方
微信“張小全兒”
張家口新聞網
官方微博
抖音掃碼
關注@張家口NEWS
【張家口新聞網版權聲明 】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xié)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xié)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已經本網協(xié)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lián)系電話:0313-2051987。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盐边县| 石景山区| 青阳县| 永靖县| 象州县| 榆树市| 瓮安县| 新源县| 沭阳县| 荃湾区| 即墨市| 柳州市| 临夏县| 确山县| 应用必备| 古浪县| 白沙| 前郭尔| 梁河县| 通化市| 华宁县| 加查县| 峡江县| 赞皇县| 静海县| 巴彦淖尔市| 介休市| 盐池县| 曲水县| 澄迈县| 寿阳县| 贡嘎县| 济南市| 手游| 开江县| 孝昌县| 溧水县| 旬阳县| 额济纳旗| 淮安市| 固镇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