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著春天的步伐
2025年“兩會時間”開啟
習習春風,又綠黃河沿岸
海晏河清,黃河安瀾
是習近平總書記的深切牽掛

大象新聞循著總書記的考察足跡
行走沿黃九省
從黃河源頭至入海口
采集黃河沿岸的265種聲音元素
為黃河寫了一首歌
《黃河岸邊萬物“聲”》

在這首歌中
既有三江源的水聲、濕地的鳥叫聲
也有豫劇、秦腔、蒙古族呼麥聲
還有高鐵疾馳、大飛機起飛的音浪聲
這些體現黃河之美、黃河之變的
自然、人文、科技之聲
共同混響成大國崛起的“時代之聲”

大象新聞用AI技術
將出土于河南的國寶文物
鸛魚石斧圖彩陶缸上的東方白鸛“復活”
通過它的視角
帶大家飛越沿黃九省
看新時代黃河沿岸的新變化

“中華水塔”三江源
藏羚羊與高鐵“同框”
黃河“幾字彎”
筑牢生態屏障
綠進沙退水清

曾經“苦瘠甲天下”的西海固
如今田遍野、樹成林
東西協作,續寫下新時代的“山海情”

今天的河南
牢記殷殷囑托,奮勇爭先
用自身發展的速度、力度、熱度
丈量著中國高質量發展的高度與刻度

黃河之所以成為母親河
不僅因為她哺育了中華兒女
更賦予我們不屈的堅韌、一往無前的拼勁

黃河岸邊萬物“聲”
句句含情,聲聲動人
從五千多年的中華文明中一路走來
每個中國人
都是傳承者
都是黃河的支流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