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不太行,關稅來“續命”,這可行嗎?歷史其實早已給出了答案。
1928年,赫伯特·胡佛競選美國總統時,為了拉攏選票,承諾通過加征關稅來保護農產品市場。然而,這一承諾卻開啟了美國經濟史上黑暗的一頁。
胡佛當選后,各路資本家紛紛游說對更多產品加征關稅。參議員里德·斯穆特和眾議員威利斯·霍利提出的《斯穆特-霍利關稅法》將關稅擴展至兩萬多種進口商品,成為美國經濟災難的導火索。
1930年,胡佛不顧1000多名經濟學家的聯名反對,簽署了這份法案。結果,其他國家紛紛采取報復措施。數年間,美歐貿易量銳減三分之二,全球貿易也遭受重創。美國經濟非但沒有好轉,反而進一步陷入了大蕭條。
《斯穆特-霍利關稅法》適得其反,被美國國會稱為其“史上最災難性的法案之一”。斯穆特和霍利本人也付出了政治代價,一個丟掉了議席,一個連連任提名都沒撈著,他們也因該法案而從此臭名昭著。
將近100年后的今天,美國一些政客似乎忘記了這段慘痛的歷史,再次揮舞關稅大棒。然而,歷史早已昭示,這種看似精明的策略,最終只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