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倫敦3月2日電 題:“任爾焦土,吾要稀土”
新華社記者吳黎明
原定于2月28日美烏領導人會晤后舉行的聯合記者會與礦產協議簽署儀式,在一場“激烈爭吵”后取消。表面看是外交禮儀的崩塌,實則是白宮因其攫取烏克蘭礦產資源計劃受挫而氣急敗壞。
根據協議草案,美國不僅要烏克蘭將自然資源未來收益的50%投入“美烏基金”,更企圖通過“支持關鍵礦產開發”的名義,將觸角伸向烏克蘭的油氣基礎設施。有媒體評論,這分明是21世紀的經濟殖民契約。此前,特朗普在白宮內閣會議上宣稱會與烏克蘭在稀土資源上建立“伙伴關系”。這所謂的“伙伴關系”,不過是海盜邏輯的精致包裝。
回顧歷史,美國唯有霸權至上,哪管他國死活。阿富汗戰爭持續20年,奪去了包括3萬多平民在內的17.4萬阿富汗人的生命,國家滿目瘡痍,但美國最終一走了之,留下的只有廢墟與絕望。伊拉克戰爭更是以“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謊言為借口,導致數十萬人死亡,除了攫取石油資源,美國對伊拉克人民的死活漠不關心。如今在烏克蘭,劇本只是換了個主角——稀土取代石油。
白宮“掀桌子”事件發生后,美國的歐洲盟友上演政治秀,力挺澤連斯基,英國首相斯塔默邀請澤連斯基赴倫敦與一些歐洲領導人舉行峰會。方式雖有不同,但歐洲人同樣也在打烏克蘭礦產資源的主意。基輔最終難逃淪為“魚肉”的命運。
“任爾焦土,吾要稀土。”對列強來說,在利益面前,什么共同的價值觀、盟友……一切都是幌子。烏克蘭人應該認識到,自己的國家已經被標注成資源版圖上的一個坐標。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