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今年,全國冬小麥面積保持穩定。目前,大部分地區冬小麥已進入返青起身期,在拔節孕穗。眼下,河南許昌的348萬多畝小麥陸續返青,進入促進苗情轉化升級、實現單產提升的關鍵期。今年,當地運用多光譜無人機等智能設備,精確計算麥田水肥需求,讓春季田間管理更精準、高效。

這是許昌禹州市順店鎮逍店村的一處高標準農田,多光譜無人機正進行巡田作業。它就相當于麥田的“醫生”,通過光譜圖為麥田開出藥方,紅色代表苗情較好,而綠色則代表苗情弱,需要特別關注。通過這些數據,工作人員就可以計算出不同地塊對水肥的需求量,因地制宜變量施肥,再結合水肥一體化智能管控系統,可節約人工、施肥等綜合成本約15%。這不僅有效降低了種糧戶的成本,也避免過度施肥對土壤帶來的影響。


當然,光靠多光譜無人機還不夠,農技人員還組成春管服務小分隊走進田間,結合苗情長勢,解答在田間管理時種植戶們遇到的各種問題。
河北邯鄲:傳感器裝入耕地 智慧農業助力春管
播放視頻畫中畫
在河北邯鄲館陶縣,冬小麥進入春季管理的關鍵期,相關部門運用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助力春耕春管。

邯鄲市館陶縣種糧大戶閆風波今年種了1000畝冬小麥。這幾天,借助智慧農業系統,他坐在辦公室里,在手機上通過“館陶農服”小程序就能直觀看到田地里的情況,哪里需要澆水、澆多少水,病蟲害的情況等等,對冬小麥的長勢了如指掌。

2024年開始,館陶縣在全縣范圍內安裝智慧農業系統,組建了農業農村大數據中心。目前,全縣32萬畝耕地上安裝了3600多套物聯網傳感器,可以常態化監測土壤濕度、溫度、病蟲害等信息。采集器匯總這些數據后,再發送至遠程服務器,最終呈現在種植戶手機終端的“館陶農服”小程序上。

借助智慧農業系統,種植戶可以提前預防病蟲害,合理安排灌溉、施肥等時間,精準灌溉較之前大水漫灌節水20%以上,有效降低生產成本,提高農作物產量和質量。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