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的嶺南猶有冬日的寒意。廣西桂林平等鎮廣南村,一場熱火朝天的火塘議事正在開展。
村里一組的石新干,就政府修路占地的補貼費用問題,和二組的村民產生了爭論。石新干在這片土地上種植柑橘三十年,在申請土地征地賠款時,二組的村民告訴他,這片土地的所有權應該隸屬于二組。雙方就賠款分配問題僵持不下,糾紛已經持續了一年。
在人大代表的調解下,雙方最終達成和解。
這樣的例子,是廣西侗寨基層全過程人民民主的一個縮影。
自北宋建寨伊始,侗族人便圍繞“韶塘”(侗語意為“喧囂議事之地”)共商大事,修路架橋、分配資源、調解矛盾。火塘既是聊天交流的聚集地,也是民主議事的會議場。火塘邊,村民以酒為媒、以歌傳情,公開透明的議事規則與守望相助的集體精神,讓千年侗寨始終維系著社會秩序的活態傳承。
如今的侗寨火塘,既是文化地標,也是基層治理的創新載體。11座改造后的火塘輻射3000余人,成為信息共享、政策傳達的“神經網絡”。火塘議事與全過程人民民主深度融合。村民在火塘暢所欲言,人大代表現場記錄形成“火塘紀要”,通過鎮人大提交至縣鄉部門,政策反饋再回火塘公示,民主貫穿問題解決的始終。
侗寨火塘見證了中國基層治理的智慧。在這里,民主是火塘邊每一句被傾聽的訴求,是公示榜上每一筆透明的賬目,是千年傳統與現代治理的融合新生。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