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春回大地,農事漸起。中國各地進入春季田管和春耕備耕的關鍵期,各類新技術、新設備賦能農業生產,助力穩產增收。

在浙江平湖市廣陳鎮,無人機正在為種糧大戶運送肥料,幾分鐘就能送達田間,一次最多可載重150多斤。在武義縣熟溪街道,2000多畝油菜長勢正旺,操作員將有機肥裝入容器,無人機按預設航線自動進行施肥作業。

無人機操作員殷振剛稱:“一天可以給將近300畝的冬油菜進行施肥,效率會是以前人工的幾十倍。”
在湖北宜城南洲村一處小麥種植基地,植保機正在北斗導航的指引下在田間穿梭,精準地開展“一噴三防”,助力小麥田間管理。

宜城市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別兆清稱:“無人駕駛,實現更智能化、機械化,目前春上訂單托管20000畝,現在有3000畝已經開始作業。”
春耕春灌期間,山東鄆城縣為廣大農戶引入微噴、滴灌等智慧灌溉技術,新技術省工省時,投資成本更低,可節省用水65%、人工50%以上。當地電力部門積極引導農戶避峰用電,減少灌溉用電成本。據預計,全年累計節省農業成本約1100萬元。

位于甘肅臨夏趙官村的農業育苗溫室大棚內已是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一臺臺自動化育苗播種機正全速運轉,工人們有條不紊地擺盤、覆土、點種、運盤,為春耕生產打下堅實基礎。

臨夏縣先鋒鄉工人斗東霞稱:“我們現在主要育辣子苗,我們這個小組每天育苗15萬株左右。”

眼下,安徽固鎮縣120萬畝冬小麥陸續進入返青期,當地依托物聯網監測、大數據分析、智慧農機調度等數字化手段,實現田管作業效率提升,科技賦能春耕跑出“加速度”。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