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室大棚綠意濃“蔬”寫鄉村好“豐”景
記者 袁洪麗
日前,記者走進青縣航天未來小鎮現代農業園區。雖然外面氣溫仍在零攝氏度以下,可在小鎮一座座溫室育苗大棚內,卻是綠意盎然、暖意融融,幾十萬株瓜苗正茁壯成長。農戶們在苗床間熟練地掐芽、整苗,一派繁忙景象。
“這幾天是接苗、育苗的高峰期,我們得搶抓時機加緊育苗作業,為增產增收打好基礎。”種植大戶李超告訴記者。李超的溫室大棚里,栽種了金冠、博洋系列、羊角脆等十多個甜瓜品種,接穗秧苗達到70多萬株。
“通過精心培育,秧苗長勢不錯。現在1號棚的南瓜秧苗長勢良好,3號棚的甜瓜秧苗也到了接穗、接苗階段,再管理幾天就可以出苗了。”李超介紹說,這些秧苗主要銷往周邊縣(市),每年銷量能達到200萬株,銷售額達200多萬元。
鄉村要振興,產業興旺是關鍵。近年來,航天未來小鎮創新農業發展模式,以農業園區為依托,以青縣振西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為核心,不斷優化產業結構,在“大棚經濟”上做文章,帶動群眾增收致富,為鄉村振興增添了新活力。
“我們的秧苗不僅在滄州銷量可觀,也吸引了眾多外地客戶慕名前來。”青縣航天未來農業園區負責人張樹森介紹,優質的品種,加上精心的培育呵護,讓青縣航天未來小鎮的好秧苗美名遠揚。每年10月份是秧苗的訂單高峰期,不到一個星期,各個大棚的秧苗就會被訂購一空。
“去年,合作社一共育苗1000多萬株,總銷售額達1000多萬元,帶動農民就業50余人。”張樹森說,今年,他們將全面提升設施農業發展水平,不斷提高青縣秧苗知名度,讓育苗產業成為帶動集體增收的“金鑰匙”,為農民帶來更多好“豐”景。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