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敬辭:
愛情,不止是承諾;妻子,不只是身份。你沒有被恐懼擊退,沒有向艱難低頭。與命運抗爭,無私守護。問世間情為何物,最近的你,最長情的相守。
感動事跡:
張宇和霍傳義是一對90后夫妻,在黃驊市經營著一家小作坊。2022年6月9日,因為一次酒精爆炸事故,霍傳義全身90%的面積燒傷,被送到黃驊市人民醫院。“當時他的情況非常危險,醫生建議轉到滄州市醫院,直接被救護車拉著去市里醫院了。”張宇回憶,在滄州待了5天后并不見好,最終轉院到了解放軍總醫院第四醫學中心。
最初在重癥監護室,霍傳義一動不能動,由醫院的護工照顧。疼痛、孤獨、抑郁,身體和心理上的打擊令他十分難受。“躺在床上就是各種胡思亂想,老實講,我有過一了百了的想法。”霍傳義坦言,那段時間自己非常難熬,不知道每天應該怎么過。
唯一讓霍傳義感到安慰的是,張宇每天都去看他。無法見面,她就在重癥監護室外用電話和丈夫交流。“燒成那個樣子,他內心肯定是很脆弱的。我能做的就是鼓勵他,聊一些好玩的、開心的事。”每次要由護工拿著手機,時長不能超過30分鐘,丈夫說話不方便,自己就主動找話題……當時的每一個細節,張宇都記得清清楚楚。
3個月后,霍傳義轉入普通病房,但依然不能與外界接觸。張宇就在周邊租了間房,每天3頓飯,換著花樣做丈夫愛吃的飯菜。家里人心疼,勸她休息休息,張宇只是擺擺手說不累。

張宇為丈夫做康復訓練。供圖/張宇
堅持一天兩天容易,但張宇一堅持就是兩年。從2022年到2024年,她每天堅持為霍傳義上藥按摩——上1次藥要3個小時,每天1次;按摩需要半小時到1個小時,1天兩次。 護理的時候,張宇要把霍傳義身上的紗布解開,將他穿的彈力褲一點點脫掉。“我要特別小心。”張宇說,霍傳義的身上每天都會起水皰,水皰破了就成了創面。零基礎的張宇一點點跟著護工學,經常疼得手腕都抬不起來。
“我心里想的就是要把他救活,讓我們這個家還像從前一樣。只要他能好,只要兒子閨女回家能喊一聲‘爸爸’就滿足了。”張宇認真地說。
患難見真情,在妻子的悉心照料下,經過12次植皮手術,霍傳義漸漸能夠翻身、坐立。“每次手術都要六七個小時。”張宇說:“我總是把手術室門口的其他病人家屬都等走了。同樣的地方,同樣的場景,我等了他12次。”

張宇和康復后的霍傳義。供圖/張宇
身體恢復的每一步都很艱難,每次,霍傳義疼得撕心裂肺,一宿宿睡不著覺。他痛哭的時候,張宇也跟著流淚。除了上藥按摩,張宇還攙扶他下地走路,練習手指夾筷子,像照顧孩子一樣,寸步不離。2023年3月,霍傳義出院,那天,兩個堅強的人激動地抱在一起一直哭。“當時心里有太多話想說,見面那一刻卻什么也說不出來。謝謝他,這是我們彼此鼓勵的結果。”對于丈夫的康復,張宇用“奇跡”來形容。
令張宇印象最深的是去年的某天。“那幾天我正在經期,肚子疼得下不了床,早上醒來后一看他人沒在床上,正在廚房給我做早飯,還給我端到了床邊。”張宇當時很驚訝,那會兒霍傳義剛能下地活動不久,“一瞬間讓我覺得又和之前一樣了,他也能照顧我了。”

張宇在自家火鍋店工作。供圖/張宇
張宇的微信個性簽名是“別回頭,輕舟已過萬重山”,如今,他們的生活也是遇水搭橋逢山開路。霍傳義在能夠正常生活后便和張宇商量,雖然遇到了困難,但兩個人還年輕,不能依靠父母坐享其成。“我們決定夏天在我老家壩上開民宿,冬天閉院后回滄州開火鍋店。”如今,他們的火鍋店已經開業。雖然忙碌,但兩個人覺得日子充實有意義。
“現在看以前的視頻,感覺我們一路走來太不容易了,眼淚總是不知不覺地流下來。好在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發展,繼續加油吧。”張宇發來一段視頻,她和霍傳義抱著一雙兒女,面對鏡頭,臉上滿是幸福和對未來的憧憬。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