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雄安官網2月2日電(黃海)2月1日上午,記者來到位于雄安新區容城縣晾馬臺鎮的雄安智慧農業科技園,穿上白大褂、套上鞋套、戴上帽子,跟隨工作人員走進一處玻璃溫室,映入眼簾的是一株株番茄苗整齊劃一地在自動化設備上茁壯成長。數字電子屏顯示的室溫為15℃,室外溫度為-2℃,濕度大,當天上午天空有些陰,但光線良好,此時玻璃溫室頂部的天窗幕布自動緩緩打開,循環風機也轉了起來。

雄安智慧農業科技園種植的“愛索301”紅色串收櫻桃番茄。中國雄安官網李鑫 攝
正在推著軌道采摘車來回穿梭在“愛索301”紅色串收櫻桃番茄種植大棚里的張榮,過去也是一個種過地、種過果蔬的傳統農民,面對棚內的所有智能化設施,她說:“過去從來沒見過這些智能設施,現在的科技讓我大開眼界,不僅種植快,產量還挺高,一年四季都能收獲。”從做“體力活”到干“智力活”,今年春節假期也是張榮第一次在“家門口”值班,與以往不同的是,今年還多了一些機器人“工友”陪她一起值守。
張榮的家就住在距離雄安智慧農業科技園僅1公里的北王昝村,每天騎行5分鐘上班,一天勞作八個小時。“我只負責采摘、分揀、打包裝這些小活兒,至于施肥澆水、溫度濕度,都是智能AI說了算。”張榮笑著說,在“家門口”上班,不僅沒有風吹日曬,工作強度也不大,還有一份可觀的收入,簡直太幸福了。

張榮(右)正在分揀番茄。中國雄安官網李鑫 攝
據了解,雄安智慧農業科技園總占地面積1180畝,是一個集科研、育種、高效農業、現代農業管理培訓于一體的數字核心產業園。科技園一期共建設有24.8萬平方米種植玻璃溫室和3.3萬平方米育苗玻璃溫室,以種植優質串番茄為主,已經種植了550畝,總投資6.4億元。
目前,科技園一期這套溫室環控系統,頂部天窗幕布可以根據系統設置的溫度、光照、濕度等限制條件自行開啟和關閉。“這套系統安裝著傳感器,可以智能化控制作物生長所需的溫、光、水、氣、肥全部要素,無需種植人員‘操心’,等到傍晚時候,我們還會調節棚內溫度,做一個急速降溫的處理,讓植物進行休眠,快速地積累糖分,提升果實的品質和產量。”河北雄安容港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張立民說。

科技園的工作人員正在檢查番茄成熟度。中國雄安官網李鑫 攝

一串成熟的番茄。中國雄安官網李鑫 攝
近年來,雄安新區持續推動農業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因地制宜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穩步推進智慧農業發展,不斷提高糧食、蔬菜和重要農副產品供給保障能力。“這個春節假期,雄安智慧農業科技園廣大員工堅守生產崗位,加緊采摘優質番茄以保障節日市場供應。”張立民帶著記者邊走邊看,為加快采摘效率,將一串串火紅的成熟串番茄運送到客戶手中,我們還安排了在首屆雄安未來之城場景匯植物工廠應用大賽獲得三等獎的巡檢機器人加入到“春節假期值班”隊伍中來。
“我們投入的智能AI設備,可以了解到植株渴了、果實成熟了……它都能掌握。”張立民說,科技園的技術人員只需提前將該機器人設定好巡檢時間和巡檢區域,它就可以自主工作了,通過兩側攝像頭可以識別出番茄成熟度、果實的數量和大小,為種植人員提供數據支撐。

巡檢機器人正在工作中。雄安智慧農業科技園供圖
隨著智慧農業系統技術的成熟度不斷提高,帶來的最直觀收獲就是迅速增長的產量。河北雄安容港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王軍志告訴記者,去年9月份完成首批串番茄的定植,今年春節已成熟上市。下一步,科技園整體建設完成后,預計年產優質番茄近萬噸、產值近2億元,將成為雄安新區乃至京津冀地區重要的綠色蔬菜供應基地。

雄安智慧農業科技園。中國雄安官網李鑫 攝
記者即將離開之時,張榮正在進行分揀工作,她順手遞過來一串剛采摘的紅透的番茄:“嘗嘗味道如何?”記者一口下去,果真又香又甜!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