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聯,描繪著百姓對幸福生活的憧憬,也寄托著對新一年美好的祝福。一起來看中國春聯里的精妙詞句,感受中國人、中國年獨有的浪漫和美好。
春聯發展歷程:
唐代“三陽始布,四序初開”,對聯形態開始萌芽;
五代十國時期,“新年納余慶,佳節號長春”,春聯開始昭示春意常在、節慶美好;
宋代“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節慶文化成為詩人詞人的文學給養;
明代除夕,戶戶著筆墨,家家貼春聯;
清代,春聯成為文化內涵豐富的年俗載體,春聯張貼已有嚴謹的禮制。清官修《國朝宮史》卷八中記述,每年,臘月二十六這天要張掛春聯。
從古至今,春聯幾乎都是紅底黑字或紅底金字。唯獨清代宮廷的春聯,以筆墨書寫在白絹上。清廷滿族“尚白”,這種獨特審美也映射在當時的春聯中,與民間紅春聯截然不同。

國家圖書館古籍館研究館員 劉鵬:《養吉齋叢錄》卷十九,寫著“白絹 錦闌 墨書”。白絹就是用白色的絹布,錦闌四周邊緣是五色的,輝映朱扉,色尤鮮麗,春聯和紅色的門、這些宮廷建筑交相輝映。

“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堂”,是中國最經典的春聯之一,它是明嘉靖十一年狀元林大欽寫給岳父的壽聯。“天”對“春”,“增”對“滿”,“歲月”對“乾坤”,對偶工整,合轍押韻,傳頌至今。

春聯因為融合了駢文、律詩、散文、詞曲等多種文學形式,又被稱為“詩中詩”,言簡意深,對仗工整。

國家圖書館古籍館副館長 謝冬榮:春聯是對美景的歌頌,對自己感情的表達,對未來的期許。春節納入非遺,咱們中國人迎接新年的一個社會實踐,和祖輩們呼應、對話。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