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吉隆坡1月22日電 通訊丨吉隆坡街頭年味濃
??新華社記者王嘉偉 李奕慧 程一恒
??歲末年關,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年味漸濃。走在吉隆坡街頭,滿眼是鮮艷喜慶的“新年紅”,肉香、椰香、果香在空氣中交織,討價還價與新春祝福的熱鬧聲此起彼伏。
??“買柑、送柑,既添年味,也討個好彩頭。”在吉隆坡南部華人社區附近,年柑攤主朱清輝一邊招攬顧客,一邊向記者介紹。“在粵語中‘柑’與‘金’諧音,送柑象征著‘送金’,寓意著恭喜發財、大吉大利。”
??攤位不大,卻被整齊碼放的紅色柑果映襯得十分喜慶。這里有福建永春蘆柑、浙江衢州椪柑等多個品種。“送柑是當地華人的春節習俗之一,不僅承載節日的儀式感,也傳遞著美好的祝福。”朱清輝說。

??1月21日,在馬來西亞吉隆坡天后宮,市民拍攝節日彩燈。新華社發(張紋綜攝)
??茨廠街源珍香肉干店門口的炭烤爐上,一片片肉脯泛著油光。在炭火炙烤下,肉脯由淺粉色漸漸變為紅褐色,滋滋作響。師傅手法嫻熟地翻動肉脯,霧氣升騰、濃郁的肉香撲鼻而來。
??“嘗嘗肉干吧!”店主吳瑞源夾起一片肉干遞給記者,并介紹說:“肉干是馬來西亞春節期間常見的拜年禮品,據說起源于福建、兩廣一帶的肉脯,后來隨著華人的到來傳入馬來西亞并逐漸融合當地口味,成為不可或缺的年味。”
??“在過去,肉干是‘奢侈品’,只有過年才能吃到。”正在采購年貨的市民馮瑋琪說:“對大人來說,肉干配熱茶是滿載年味的享受;而對孩子們來說,咸香的肉干再搭配椰香四溢的年餅,那才是專屬過年的盛宴。”

??1月19日,在馬來西亞吉隆坡,市民選購飾品,迎接春節的到來。新華社發(張紋綜攝)
??年餅是馬來西亞華人慶祝春節又一必不可少的年貨。年餅制作類似春餅,凸顯的是“椰風蕉林”的南洋風味。每逢臘月,街頭巷尾的攤販紛紛支起炭爐、擺開長桌,現場制作各色年餅。
??本地華人王國忠告訴記者,年餅種類繁多、口味豐富,比如香脆的雞蛋卷、鮮嫩的炸蝦餅、酥甜的黃梨餅,當然還有最普遍的“粿加必”。
??位于茨廠街的華人老字號西湖飯店門口,75歲的葉秀娟正熟練地將雞蛋、椰漿、面粉等食材加水攪拌成面糊,隨后擦凈烤餅模具,淋糊、翻烤。待面餅烤至金黃,趁熱脫模,疊成扇形并放涼,撲鼻香氣的“粿加必”便大功告成。
??“這是家里一代代傳下來的手藝。”葉秀娟說道:“這不僅是慶祝春節的食物,更是我們的文化。”
??正如馬來西亞華人博物館執行主任林家豪此前所說,置辦年貨、互送年禮,是馬來西亞華人對農歷新年傳統的堅守,是馬來西亞華人對過去時光的感恩,更是對歲月更迭、辭舊迎新的美好期許與向往。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