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盧薩卡1月20日電 通訊丨跨越萬里的文化交融——記在贊比亞舉辦的春節廟會
??新華社記者彭立軍

??1月19日,在贊比亞首都盧薩卡舉行的春節廟會活動上,一名贊比亞武術協會成員準備表演舞獅。新華社記者 彭立軍 攝
??紅燈高掛,龍騰獅舞,歡聲笑語灑滿贊比亞首都盧薩卡的利維購物中心停車場……當地時間19日,由中國駐贊比亞大使館與贊比亞華僑華人總會聯合舉辦的春節廟會活動在這里成功舉行。
??來自中贊兩國各界代表、華僑華人以及當地民眾數千人歡聚一堂,共同慶祝中國農歷春節,感受中國文化獨特魅力。
??廟會現場熱鬧非凡。來自中方和贊方的文化表演團隊輪番登場,龍騰獅舞、傳統歌舞、傳統器樂演奏、少林功夫等精彩節目,引發陣陣掌聲。
??“新年快樂!我愛中國!”今年25歲的贊比亞武術協會成員馬修斯·班達用中文說,“舞獅不僅是一種技藝,更是一種象征力量、勇氣和團結的文化傳承和表達。”

??1月19日,在贊比亞首都盧薩卡舉行的春節廟會活動上,贊比亞大學孔子學院的師生編制中國結。新華社記者 彭立軍 攝
??在廟會現場的贊比亞孔子學院展位前,人頭攢動。包括書法體驗、剪紙、折紙展示和猜字謎等豐富的文化互動項目,吸引人們紛紛參與體驗。一位贊比亞媽媽帶著孩子在老師指導下完成她的第一個中國結作品,她高興地說:“原來中國藝術這么有趣!希望我的孩子有一天可以去孔子學院學習。”

??1月19日,在贊比亞首都盧薩卡舉行的春節廟會活動上,一名贊比亞大學孔子學院的老師教一名小朋友折千紙鶴。新華社記者 彭立軍 攝
??孔子學院中文教師張喜芹介紹說,希望通過廟會這樣的機會,讓更多贊比亞人感受到中國文化的魅力,鼓勵他們了解中國、學習中文。

??1月19日,在贊比亞首都盧薩卡舉行的春節廟會活動上,人們在贊比亞大學孔子學院的展區前合影留念。新華社記者 彭立軍 攝
??美食攤位前熙熙攘攘。水煎包、餃子、春卷、羊肉串等傳統中國美食吸引了眾多贊比亞民眾品嘗。一些當地居民表示,雖然聽說過中國年,但親身體驗中國春節的年味和美食,還是頭一回。

??1月19日,人們在贊比亞首都盧薩卡舉行的春節廟會活動上購買美食。新華社記者 彭立軍 攝
??市民海倫·馬赫波對記者說:“餃子是我的最愛。”當聽說中國大部分地區過春節都有吃餃子的習俗時,她開心地表示,希望有一天她能到中國過一個地道的春節。
??此時,一首中文歌曲《你怎么說》從濃濃的中國風舞臺上傳來,動情的旋律與字正腔圓的歌聲融為一體,吸引不少觀眾注目。演唱者是來自中國援贊比亞農業技術示范中心的員工戴安娜·卡馬烏。據介紹,她是中國歌迷,現在已經能唱30多首中國歌曲。
??中國駐贊比亞大使韓鏡在活動上表示,春節是中華民族歷史最悠久、內容最豐富、影響最廣泛的傳統節日,蘊含著中國人對美好生活的希冀和家國情懷,是世界普遍認同的文化符號。

??1月19日,贊比亞外交與國際合作部長漢貝在首都盧薩卡舉行的春節廟會活動上為舞龍點睛。新華社記者 彭立軍 攝
??贊比亞外交與國際合作部長漢貝、贊比亞商貿工部長穆倫加等政府官員也出席了廟會。漢貝向中國人民送上新年祝福。他表示,此次活動不僅是贊比亞華僑華人的盛會,也是兩國人民文化交流的重要平臺。
??贊比亞華僑華人總會會長張鍵表示,今年的蛇年春節廟會主題為“團結、文化、合作”,通過精彩紛呈的文藝表演,美味可口的中華美食,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體驗與趣味互動,以及各行業優秀企業展等形式全方位展示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
??近年來,中贊關系在經貿、教育、文化等領域全面發展。此次春節廟會不僅是中贊文化交融的生動縮影,也為贊比亞民眾了解中國、參與中贊合作提供了新契機。
??夜幕降臨時,許多參與活動的當地民眾意猶未盡,紛紛表示希望未來能有更多類似的文化交流活動。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