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論壇】
作者:唐任伍(北京師范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近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成效”系列新聞發布會,有關負責人表示,將聚焦老年人的多樣化需求,培育潛力產業,擴大老年助餐、居家助老、社區便民、機構養老等服務,讓智能輔具、銀發專列、老年游學等新鮮事物進入更多老年人生活。
當前,人口老齡化給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一些挑戰,也蘊藏著寶貴機遇和希望。從挑戰中尋找機遇,于變局中打開新局,大力培育潛力產業,增進老年福祉,成為當今社會需要面對的重大問題。《銀發經濟藍皮書:中國銀發經濟發展報告(2024)》顯示,目前我國銀發經濟規模在7萬億元左右,預計到2035年為30萬億元。銀發經濟作為老齡化社會的潛力產業,具有產業輻射面廣、產業鏈長、受眾規模大等發展優勢。
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已經超過2.9億人,人口老齡化是今后較長時期內所面臨的基本國情,讓所有老年人都能有一個幸福美滿的晚年,使千千萬萬老年人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為、老有所樂,是家事,也是國事。圍繞服務老年人,做大做強銀發產業,延長潛力產業鏈,大力發展基礎養老服務業,擴大銀發經濟形態,培育老年用品開發創新、智慧康養、康復輔助器具、抗衰老、養老金融、旅游觀光、適老化改造等前景好、潛力大的產業,促進銀發產業多元業態深度融合,有利于滿足老年群體多元化、差異化、個性化需求。還應實施銀發產業的要素保障,加強老年群體服務的用地用房保障、財政金融支持、數據要素支撐等,切實把增進老年人福祉的好事辦實、把實事辦好。
讓老年人吃得好、吃得健康,少生病、就醫便捷,是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的關鍵要素。因此,應針對老年人衣、食、住、行、醫等不同的場景需求,聚焦一些“關鍵小事”,大力培育養老服務經營主體,發展市場前景明確的潛力產業,豐富和擴大高品質老年產品和服務供給,鼓勵和引導生產企業開發更多個性化、品質化的老年用品。比如,貴州省貴陽市南明區開設“幸福里長照之家”,引入市場主體參與共同建設,以老年公寓為基礎,將社區居家、醫護康養等融為一體,為老年人提供旅居養老、術后照護、高齡托養、失能照護等服務,成為當地探索“集團企業+區縣”模式的典型代表。未來,應充分發揮我國產業基礎雄厚、老年消費潛力巨大的優勢,打造銀發經濟產業集群,促進養老、健康、家政、體育、文化、旅游等老年人服務業以及相關產品制造業創新融合發展。
老年人數量日益增加,其多元化、差異化、個性化的需求越發旺盛。這就需要打破制約老年人消費的“數字鴻溝”,推動銀發經濟高質量發展。具體來說,需要實施智能化老年服務。合理運用智能化設備,為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務、居家助老服務、社區便老服務、老年健康服務、養老照護服務、老年文體服務等老年人急需的高頻服務,實現資源整合與共享,從“人找服務”到“服務找人”,以智能化增進“關鍵小事”上的民生福祉。比如,老年人可以借助智能家居設備,對身體狀況進行實時分析;開啟“長輩模式”,將手機、電腦上的字體圖標一鍵放大;收看智能技術教學視頻、線上“微課堂”,獲取更為廣博的知識等。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