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網-新疆日報記者 劉翔
一樽小火爐,炭火燒得正旺,壺中開水咕嚕咕嚕冒著熱氣,熱烈上涌的香氣彌漫了整個茶館……庫車“龜茲小巷”冬日儀式感,從“圍爐煮茶”開始。
喝著大碗茶,彈著都塔爾,唱起民歌,敘舊聊天,街坊鄰居和天南地北的游客只需要花兩三塊錢,便能在這里享受愜意時光。

小巷居民在家庭茶館喝茶彈琴。天山網-新疆日報記者 周鵬攝
干群合力打造小巷舊貌換新顏,一躍成為庫車市最火旅游景點,吸引大量游客前來打卡。小巷居民阿布都卡德·買木提明從中嗅到商機,把家里空閑老屋收拾出來,開起家庭茶館。
“本地人、游客,甚至外國人都來過我的茶館,生意好的時候一天掙五六百塊,紅火得很。”阿布都卡德眼睛笑成了月牙。
傳統與現代交融,是小巷一大特色,不僅體現在景致,還有業態。
茶館不遠處,一家裝修時尚的咖啡屋十分吸睛。咖啡屋主理人姜麗來到小巷游玩時,被這里的一切深深吸引。“經過精心改造,小巷不僅保留傳統韻味,更融入現代生活的便捷與雅致。”她說,踏入其中,一下感覺時間變得很慢,心很靜,決定開家咖啡店,為游客提供一個“偷得浮生半日閑”的去處。
旅游旺季時,咖啡店每天能賣出近100杯咖啡,還為小巷居民木克熱木·阿布拉提供了一份收入穩定的工作。
“沒想到能在家門口掙上錢,還有這么好的工作環境,很享受制作咖啡的過程。”木克熱木說,每天都能遇到天南地北的人,在聊天中不知不覺提高了普通話水平。

市民在小巷一家民族特色服飾店購物。天山網-新疆日報記者 周鵬攝
老茶館、咖啡店、文創店、餐廳、民宿……近年來,在庫車市委、市政府和寧波市援疆指揮部大力支持下,小巷水、電、路等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改善了生活環境,更為各類業態發展、帶動一方富裕打下基礎。
“小巷打造至今,先后引入各類商戶33家,招商引資7000多萬元,直接或間接帶動200多名居民實現家門口就業,吃上旅游飯。”庫車市薩克薩克街道文旅辦主任張斌說,街道還專門成立了文旅辦公室和文旅公司,為巷內居民、商鋪、游客提供貼心服務。
小巷向“新”生長,幸福“原地升級”。曾經老街區人居環境差,基礎設施薄弱,產業結構單一,居民收入低。今日小巷已經成為集龜茲文化、特色餐飲、民族服飾、歌舞表演、非遺展陳、人文景觀于一身的文旅發展綜合體,居民在家門口就獲得幸福感。
“今年,安排1400多萬元資金,繼續深入打造龜茲小巷,發揮示范帶動作用,讓老城更多小巷火起來,更多商鋪熱起來,更多群眾富起來,讓民族團結進步之花越開越絢爛。”庫車市委副書記、寧波市援疆指揮部黨委書記楊勇說。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