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時客戶端報道 加速科技成果轉化,日前,中國創新挑戰賽創新應用場景(河北)專場在石家莊舉行。這場比賽不光形式有點特殊,評審方式也有所不同。
企業代表登臺,說出技術需求,高校和科研院所作為挑戰方,帶著自己的"秘技",直擊企業的"痛點",展開"精準對接"。

天津科技大學人工智能學院副教授 范海峰:
企業張榜掛帥,它把這個需求拋出來,而我們就是相當于來應榜。這樣的話它第一是什么?縮短了一個溝通的過程。第二是我們那個技術溝通起來就更加順暢,落地的可能性更大。

河北工業大學化工學院教授 潘明旺:
我們這個技術跟這個企業的匹配度要90%以上,這個最大的好處就是針對性比較強,和我們的這個技術能夠相關聯。這對我們高校的高水平、高素質轉化是非常有效的。
在評分環節,"精準"一詞也被貫穿始終,評分表被細分為技術性、匹配度、合作方式、市場前景等,在評審方式上,不再只由專家打分,而是由專家評委和有需求的企業分別打分,分數各占50%,得分最高的團隊不僅能夠贏得榮譽,還能現場與企業直接簽約。經過現場比拼,最終河北振興化工與河北工業大學潘明旺團隊、河北艾倫與天津科技大學范海峰團隊等三支團隊完成現場簽約,邁出成果轉化的"第一步"。

河北艾倫金屬制品有限公司總經理 趙賀兵:
明顯的感受就是說很接地氣,也就是說我們帶著問題來,然后這支團隊給我們帶來答案。這個打分的環節也看到了我們企業獨占50%,就是以實際出發,以我們企業的實際需求為準,也就是說我們認為合適的才是真的合適。

河北振興化工橡膠有限公司技術經理人 張再琛:
有了這樣精準對接的前提,我們相信這個技術也會迅速地走向市場,獲得我們和高校之間的雙贏。
推動更多科技成果從"實驗室"到"生產線",2024年以來,我省加快構建科技成果轉化體制機制,從舉辦創新挑戰賽、發布百項場景需求清單,到設立科技引導基金、完善科技成果評價體系,再到深化與京津共建技術轉移機構,一項項務實舉措,助力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加速轉化。
2024年,全省技術合同成交額超1900億元、同比增加超100億元,全省吸納京津技術合同成交額破千億元,同比增長30%以上。

國家技術創新方法與實施工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 曹國忠:
高校也好,科研院所(也好),那其實我們有非常非常多的這些成果,而現在我們所開展的各種的科技成果的轉化,科技項目的對接,其實就為這個成果去尋找它落地的場景就提供了一個很好的這樣一個契機。這樣的話才能把這些成果真的去助力有需求的這些企業,實現這些企業的科技自立自強,創造更多效益和價值。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