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農業強國,利器在科技。2024年,全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63.2%,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74.3%,農作物良種覆蓋率超過96%,大田種植信息化率達26.4%。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強調,要推進農業科技力量協同攻關,加快科技成果大面積推廣應用,因地制宜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
種業方面,廣大農業科研工作者扎實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挖掘一批優異基因,成功研制具有自主產權的超小型基因編輯器,圓滿完成種業振興行動“三年打基礎”目標任務,構建較完善的農業種質資源保護體系,自主培育的白羽肉雞品種市場占有率超過25%。
農機領域,一批標志性整機裝備取得突破:工業番茄收獲機等開始小批量生產,打破長期依賴進口的限制,山地玉米播種機等多款丘陵農機成功部署一線,設施巡檢機器人等智能裝備開始應用于規模化養殖場,大型谷物聯合收割機、六行采棉打包機等實現國產化替代。
智慧農業是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內容。農業農村部提出,到2028年底、2035年底,農業生產信息化率將分別達到32%以上、40%以上。隨著溫室精準水肥一體化技術等7項智慧農業主推技術發布,一批信息技術與農機農藝相融合的技術模式形成;農(牧、漁)場智慧賦能計劃啟動實施,一個個智慧農場、牧場、漁場正在全國落地生根。
2025年,要大力提升農業科技裝備水平,培育農業科技領軍企業,推進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加快推進種業創新攻關,抓好農機裝備研發應用,發展現代設施農業和智慧農業。讓科技為農業現代化插上騰飛的翅膀,推動科技這個第一生產力成為“三農”發展的最大增量,以高水平農業科技自立自強引領支撐農業農村現代化。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