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烏魯木齊1月8日電 (喇小飛)“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日前,在新疆大學的一間教室里,21名臺灣青年與數位新疆大學學子手拉手,齊聲朗誦著名詩人余光中的詩篇《鄉愁》,聲聲詩句中,兩岸青年的“心”越走越近。

兩岸青年共書“福”字。喇小飛 攝
為期一周的第三期“遇見新疆·尋秘絲路——臺青新疆行”活動6日在烏魯木齊市啟動。21名臺灣青年走進新疆大學,在校史館中了解新疆百年學府的發展歷程,與新疆大學的學子們同上一節課,共跳一支舞,齊誦一首詩,在紅彤彤的紙上共同寫下中國“福”字。
“校史館成果墻上我最感興趣的是學校在風力發電方面的科研成果,新疆是風力資源很豐富的地方,這些年在新能源應用上走得很快。”臺灣科技大學學生廖墨哲說,臺灣同樣具有豐富的風能資源,兩地可以通過新能源技術的開發運用,搭建面對面交流的橋梁。
在新疆大學開設的公共藝術選修課上,書法老師向兩地青年教授了“福”字的多種寫法,大家紛紛拿起毛筆,在四方紅紙上寫下大大的“福”字,向彼此送上新春祝福。
“中華優秀書畫藝術是兩岸同胞共同的瑰寶,也是促進兩岸文化交流的橋梁紐帶。”臺灣青年林炳騰說,新年寫“福”字是兩岸同胞迎新春的共同習慣,一個“福”字背后體現的,既是一家親,也是一家“情”。
才寫罷字,又跳起舞。幾名舞蹈社團的新疆學子身著民族特色服飾,在熱烈的音樂聲中向臺灣青年展示了新疆舞的獨特魅力,歡快的氣氛中,臺灣青年們紛紛加入。

兩岸青年學子一同跳起新疆舞。喇小飛 攝
一曲舞罷,兩岸青年紛紛掏出手機添加好友,將線下建立的友誼延續到線上。校門前,大家依依不舍的合影留念,約定下一次團聚的時刻。
據介紹,此次活動將持續至12日,臺灣青年們還將參加新疆各類冰雪季活動,走進昌吉農業博覽園和烏魯木齊國際陸港區等地,體驗冰雪樂趣,切身感受新疆日新月異的發展,共同書寫兩岸青年交流的新篇章。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