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西安1月3日電(記者趙英博 林勝概)從汽車整車到機械設備,從家具建材到服裝鞋帽,從輕工產品到電子產品……作為一條安全暢通的亞歐物流大通道,開行數量已超過“10萬+”的中歐班列,如今“帶貨”能力越來越強。這樣一個橫跨歐亞大陸的“國際快遞”,又是如何“下單”發貨的?歲末年初,記者來到國內中歐班列重要集結中心所在地西安浐灞國際港一探究竟。
據統計,中歐班列(西安)2024年全年開行超4900列,班列開行量、貨運量、重箱率等主要指標穩居全國前列。在發貨量居高不下的同時,中歐班列(西安)的發貨效率也在不斷提升。在位于西安浐灞國際港的北京欣賽福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鐵路貨運操作員李潔正在電腦前為客戶預訂中歐班列的艙位。
“在中歐班列的線上平臺,可以很直觀地看到各趟班列的出發地、目的地、發車日期和艙位預訂情況,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相應的班列,點擊一下鼠標就能下單發貨。”李潔指著屏幕上的班列信息說道。
??2024年12月3日,位于陜西省西安市的哈薩克斯坦西安碼頭。新華社記者 趙英博 攝
李潔使用的線上平臺,全稱為中歐班列“長安號”綜合服務平臺,是為中歐班列(西安)客戶提供在線訂艙、組織發運、支付、結算和信息檢索的多語言綜合服務平臺。“我們研發的這個平臺就像貨運版的‘12306’。客戶可以在平臺上查閱到中歐班列(西安)全部的艙位信息,并選擇合適的‘檔期’,實現足不出戶就能下單發貨。”西安自貿港建設運營有限公司運輸研發部工作人員李璐堅說。
記者在現場看到,目前這個平臺運營西安至歐洲、中亞、俄羅斯以及跨里海、黑海等中歐班列線路,輻射國家超過45個,平臺運行三年來累計運量超過160萬集裝箱,注冊的發貨客戶超過2000家。
隨著客戶越來越多,中歐班列“長安號”綜合服務平臺還與國外相關機構合作,推動境內外信息資源互通,使得客戶可以根據貨物跟蹤號碼實時了解貨運狀態。
“如同我們日常網購商品后會查詢物流信息一樣,中歐班列的客戶也可以根據發貨碼就能及時查詢了解貨物所在位置和狀況。同時,我們還推出了公共班列、定制班列等服務,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西安自貿港建設運營有限公司總經理袁小軍說。
一系列數字化、智能化創新舉措正為中歐班列(西安)發展持續賦能,也為客戶減負。“以前報關手續較為繁瑣,一列車可能要花兩三天才能完成,現在只要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就能在平臺‘搞定’。”西安自貿港建設運營有限公司技術系統負責人張奇韜介紹道。
??2024年12月3日,西安自貿港建設運營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在演示中歐班列“長安號”綜合服務平臺功能。新華社記者 趙英博 攝
除了在途報告、在線報關等“貼心”功能外,中歐班列“長安號”綜合服務平臺還推出了“在線融資”功能。三年來,平臺聯合各金融機構對相關企業已經累計提供超過139億元人民幣的資金支持,還特別推出了針對中歐班列用戶的“運單融資”服務,使得客戶資金周轉更加靈活便捷,也為企業“出海”添了底氣、增了動力。
2025年1月1日零點整,中歐班列(西安)新年首趟班列鳴笛啟航,一路向西,奔向烏茲別克斯坦首都塔什干。這趟班列裝載著50個集裝箱的白色家電、紡織品和化工品等貨物,全程4667公里,歷時約5天。
“目前中歐班列(西安)能為企業提供一站式、一票制國際聯運全程服務,通過與國內海關、鐵路實現數據聯通,采用智能報關、集裝箱循環運輸等方式,班列的運行效率能提高三分之一以上,綜合成本下降15%以上,讓更多的中國優質產品加速走向國外市場。”袁小軍說。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