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辦、國辦《關于推進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打造韌性城市的意見》對外公布?!兑庖姟窞橥苿映鞘谢A設施數字化改造,構建智能高效的新型城市基礎設施體系,持續提升城市設施韌性、管理韌性、空間韌性,推動城市安全發展,勾勒了新藍圖。
這份《意見》共提出了十一項重點任務,包括實施智能化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和改造、推動智慧城市基礎設施與智能網聯汽車協同發展、發展智慧住區、提升房屋建筑管理智慧化水平、開展數字家庭建設、推動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等。小到建設小區電動自行車集中充電設施、智能家居設備互聯互通,大到對整個城市水電氣熱地下管網、城市運行的數據共享風險預警,隨著這些具體措施落地施行,將有助于城市運行更安全、更有序、更智慧、更高效。

沈陽街頭,包含多項功能的5G智能路燈
如果把城市視為一個復雜的有機體,生活在其中的每位市民就猶如一個個細胞,韌性城市建設就是為了城市細胞更加安全、更有活力,特別是在應對突發災害、意外事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等方面風險時更為從容。《意見》提出的韌性城市目標,在應對災害方面,將引導城市在建設中能夠憑借自身的能力抵御災害、減輕損失,合理調配資源以從災害造成的損失中快速恢復過來;在日常運行方面,則通過提高城市管理智慧服務的便利性、可及性,不斷提升居民的獲得感、安全感、幸福感。從這個意義上說,無論是經過數十年高速發展的大城市更新,還是新型城鎮化建設中的中小城市,韌性城市的建設理念都有現實指導意義。
韌性是目標,智慧是手段。譬如,《意見》提出提升智能家居設備的適用性、安全性,滿足居民用電用火用氣用水安全、環境與健康監測等需求,努力化解日常生活中的“急難愁盼”和潛在風險,以智能設備、智能中樞等提升城市管理服務質效,讓城市成為人們美好生活家園。

俯瞰南京九龍湖城市
建設韌性城市,不能遺漏“看不見的地方”。今天,人們對城市建設的需求正在從“有沒有”轉為注重“好不好”。城市基礎設施、運行治理和安全防控水平,不僅關乎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和生活質量,也是我國經濟社會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對于市政基礎設施,我們要進行數字化改造升級和智能化管理,建立地下管網“一張圖”體系;同時還要不斷提高安全隱患提前預警能力,掌握房屋建筑等領域的安全隱患信息,及時掐斷風險苗頭。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毕嘈磐ㄟ^推動韌性城市與智慧城市建設相結合,以科技驅動不斷優化升級城市治理體系、治理水平,必將讓城市幸福宜居的底色更加鮮亮,讓廣大市民擁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