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啟動了2024—2025年度全線調水,供水范圍涉及濟南、青島等13個市。目前調水情況如何?
南水北調東線年度調水工作啟動
總臺記者 宋文瑾:這里是臺兒莊泵站,也是“南水北調”東線工程長江水進入山東的“第一站”。水渠里的水翻動著波紋,這是因為水下有水泵在運轉。本次東線的調水會持續到明年五月底,調水量是11.25億方,這個數字是什么概念呢?它相當于約80個西湖的水量。
南水北上 如何實現“水往高處流”

通過無人機航拍可以看到,臺兒莊泵站旁邊就是京杭大運河,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就是使用京杭大運河和一些南北向的現成河道來“運水”。沿線還有多個湖泊作為天然調蓄水庫,過程看似很順暢,但其實不然,東線存在一個明顯的地勢差,山東調水線路中的最高地勢比調水起點高了約40米,相當于13層樓的高度。為了實現“水往高處流”,南水北調東線沿線建設了13級泵站,臺兒莊泵站就是其中之一。

臺兒莊泵站的調水過程,也是讓水上升高大約3米的過程。是怎么做到的呢?用微觀模型演示下,當水泵開啟的時候,下面的葉輪就會不斷旋轉,從而讓水上升,最終實現“水往高處流”。
南水北調 讓大運河重煥生機
不遠處的韓莊運河,每天都有許多船只在上面穿梭,這里之所以能夠常年通航穩定,也離不開南水北調工程。河道水位智慧監測系統,可以顯示大運河的實時水位。

可以發現,大運河水位變化非常平穩,這是因為泵站在不斷地補充調節大運河的水位,這里再也不會像過去那樣到枯水季就通航困難。現在這個河段年通過船舶可以達到10余萬艘次。

此外,南水北調改善了沿途受水區的生態。記者這些天附近經常能看到白鷺,就在泵站不遠處有一個濕地公園,因為調水工程同時補充了濕地的水源,現在那里已成了黑天鵝、斑頭雁等候鳥的“樂園”。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