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老女人精品毛片久久,激情五月播播久久久精品,成人看片网站,美女高潮在线观看

首頁 新聞中心 時政 獨家 縣區 小記者 教育 醫療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網 數字報刊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即時新聞

高質量發展看中國|生態“高顏值”成就綠色發展“好氣質”

2024-12-09 15:32:47  來源:央廣網

央廣網南昌12月9日消息(記者 劉培俊)生態環境是影響高質量發展的內生要素,綠色發展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一個重要途徑。作為全國唯一兼具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和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國家試點的省份,江西省如何變綠水青山“高顏值”為金山銀山“好價值”?近日,央廣網記者走訪吉安、萍鄉、九江等地尋找答案。

點綠成金 生態變現

“環境變好了,野生動植物多了,游客也多了。”曾經以砍樹謀生的包訓祥,如今是宜春市靖安縣璪都鎮港背村生態護林隊隊長,他向記者分享了村里近些年的可喜變化。

港背村河水清澈,風景宜人(央廣網記者 劉培俊 攝)

毗鄰九嶺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港背村,山清水秀,草木豐裕。過去當地村民“靠山吃山”,長期過度砍伐,導致山禿了、土流了,河塞了、水渾了,野生動物跑了。

痛定思痛,當地積極響應國家封山育林號召,保護這片天然的綠寶石。近年來,當地通過縣“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平臺,由鄉賢拍得港背村河道經營權和閑置農房使用權,引進竹筏漂流、觀光采摘、森林研學等項目,發展鄉村旅游,這個昔日小山村村躍升為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省級鄉村振興示范村。

只有做好生態修復,用好用活生態資源稟賦,才能讓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勝勢。

在吉安市萬安縣韶口村,有個“送瘟神水庫”,這個名字是為了紀念20世紀防治血吸蟲病的成果,如今,依靠漁光互補項目,送瘟神水庫迎來了“財神”。

萬安縣漁光互補項目(央廣網記者 劉培俊 攝)

只見開闊的水面上,一排排深藍色的太陽能光伏板一眼望不到頭,在陽光照射下正源源不斷地產生綠色電能,而在太陽能光伏板下的水域養殖著大量生態魚。

近幾年,當地在水庫的閑置水面及周邊抬田區域建設54兆瓦“漂浮式”漁光互補光伏發電區和38兆瓦“打樁式”農光互補發電區。

水上鋪設太陽能光伏板,水下魚兒歡快暢游,既發了電,又養了魚。同時,“漁光互補”模式使低洼地、荒灘等發揮疊加“光伏+”效應,實現綠色低碳、環保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自2021年6月首批并網發電以來,韶口鄉“漁光+農光”項目累計發電1.7億千瓦時,項目預計每年可發電1.01億千瓦時,節省標煤3.36萬噸,減少排放溫室效應氣體二氧化碳約9.23萬噸,為當地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提供源源不斷清潔電能,持續助力碳達峰、碳中和。

生態修復 荒山變“金山”

在江西,生態效益轉化為經濟效益的案例遍地生花。

兩年前還是植被受損、山體坑洼的工礦廢棄地,如今卻是草木繁茂、田園蔥蘢的幸福村。變化的發生地在萍鄉市湘東區湘東鎮巨源村。

萬安縣城旖旎風光(央廣網記者 劉培俊 攝)

六十多年前,僅有5.2平方公里的小山村因煤而興。最鼎盛時,巨源煤礦年產量超過40萬噸,拉煤炭的卡車排著長隊,日夜不休,熱鬧非凡。

2016年以來,隨著巨源煤礦的關停,當地開啟了礦山修復和綠色轉型的發展之路。2022年起,通過地方配套資金和引入社會資本,湘東區投資一億余元強力推進礦山修復項目。

短短兩年時間,巨源花沖坡生態修復工程進度達80%,曾經裸露的山體重披新綠,田地間試種的玉米郁郁蔥蔥。

隨后,依托修復后的礦山,當地政府先后在巨源村孵化出黃蜀葵種植基地、大棚蔬菜種植基地等產業項目,讓廢棄礦山蝶變“花果山”,吸引游客紛至沓來。

吃上生態紅利的港背村(央廣網記者 劉培俊 攝)

江西生態“高顏值”,需要錨定現代化,持續深化改革。

在“長江入贛門戶”江西省瑞昌市,一座外立面由五顏六色玻璃組成的大樓引人注目。它是瑞昌市智造小鎮標準廠房。目前已成為當地一個新地標。

“這座建筑的外墻采用的是碲化鎘彩色玻璃,不僅擁有普通玻璃的功能,還可以將光轉化為電能。”承建該建筑外墻的負責人曲忠強說,“碲化鎘將原本絕緣的普通玻璃變成了可導電的導體,當太陽光照射到發電玻璃上時,即可實現發電。”

玻璃也能發電?背后的秘訣就是碲化鎘。在普通玻璃上沉積一組以碲化鎘為主的光電功能材料薄膜,讓原本絕緣的普通玻璃實現有光就能發電。這項技術,填補了國內弱光發電的技術空白,2021年入選國家“十三五”科技創新成果展覽。

培育綠色制造標桿、構建綠色制造體系。近年來,江西以鍛造產業綠色競爭新優勢為主線,聚焦“1269”行動計劃重點產業鏈,全面推行綠色制造,加快構建綠色制造體系。截至目前,江西累計創建省級綠色工廠602家、綠色園區63個、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22家,全省綠色工廠產值約占全省制造業產值的20%,綠色制造體系基本構建形成。

美麗建設 邁上新臺階

實現生態“高顏值”,江西有資源,更有路徑。

今年6月,江西出臺《關于全面推進美麗江西建設的實施意見》,提出要著力打造一批美麗工廠、美麗村莊、美麗學校等“美麗細胞”。

11月14日,江西共推選出“羅田村特色產業助推鄉村振興”等150個典型優秀案例。梳理案例發現,“美麗細胞”建設主要圍繞“突出地域特色”“綠色科技支撐”“開展共建共享”等內容開展。

“美麗細胞”建設不僅局限于城市或鄉村,而是旨在建成一批高質量的生態小單元,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的美麗建設網絡。將優秀案例中可復制的好經驗、好做法進行推廣,以有利于多維度推動美麗江西建設邁上新臺階。

作為美麗建設謀劃較早、起步較早的省份之一的江西,截至目前共編制了全國第6個、中部省份第1個美麗建設規劃綱要(2022-2035年),同步在1個設區市和6個縣市區開展了“1+6”美麗建設試點,形成了良好的先發態勢。全省大氣、水等生態環境質量主要指標多年保持中部領先、全國前列,去年生態質量指數全國第1,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核全國第5,均創歷史最好水平。

只有做好生態修復,用好用活生態資源稟賦,才能讓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勝勢。目前,江西省已累計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28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10個。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全面拓寬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江西正努力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變綠水青山“高顏值”為金山銀山“好價值”。


編輯:吳明富
河山新聞
移動客戶端
張家口日報官方
微信“張小全兒”
張家口新聞網
官方微博
抖音掃碼
關注@張家口NEWS
【張家口新聞網版權聲明 】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景洪市| 徐州市| 都安| 南城县| 镇巴县| 体育| 曲靖市| 益阳市| 泉州市| 井研县| 象山县| 昌乐县| 茌平县| 苍南县| 龙门县| 永善县| 随州市| 来安县| 咸宁市| 普兰县| 且末县| 罗定市| 盐边县| 台州市| 九龙坡区| 临湘市| 长春市| 灌南县| 朝阳区| 宣化县| 如皋市| 会昌县| 胶南市| 武汉市| 遂川县| 兴业县| 舞阳县| 古田县| 固始县| 扬州市| 滦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