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聯合印發《糧食節約和反食品浪費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翻看這份《行動方案》不難發現,從“餐桌前”到“餐桌上”,我國正力推全鏈條食物節約減損。
“誰知盤中餐”,這首古詩《憫農》我們從小就背誦,但長大后并非人人都踐行了“粒粒皆辛苦”的勤儉美德。相關數據顯示,外出用餐的浪費率比較高,是反食品浪費的重點場景。比如親友歡聚、把酒言歡,本是一件樂事,但有人則看重的是排場,一定要刻意多點出幾十個菜,證明自己所謂的財力,但其實真正吃的并不多。“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這種餐飲浪費行為,不是有面子,而是丟面子!
不講排場,不好面子,考驗的還有機關食堂、企業食堂等。《行動方案》當中,特意用了兩部分的內容進行表述,一個是餐飲行業的反浪費行動,一個是單位食堂的反浪費行動,并提出了很多實招。譬如,落實中小學、幼兒園集中用餐陪餐制度,鼓勵大學食堂推行稱重取餐等;指導國有企業探索建立食品浪費與食堂經營管理人員、后勤人員薪資績效掛鉤制度等。
端好“中國飯碗”,我們每一個人都應拿出主人翁的心態。今年9月份數據,我國糧食產量已連續9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中國飯碗”端得更牢、更穩。但從中長期看,我國糧食產需仍將維持緊平衡態勢。因此,深化“光盤行動”,是全社會文明進步的體現,是我們每個人以實際行動踐行尊重勞動、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更是為守護糧食安全貢獻一份力量。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