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了解到,位于貴州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自調試以來,發現的脈沖星數量突破一千顆,超過同一時期國際其他望遠鏡發現脈沖星數量的總和,貢獻了脈沖星領域多項重大成果,這對于理解脈沖星的形成和演化及檢驗前沿物理規律等具有重要意義。

脈沖星是宇宙中一種旋轉的中子星,是中等質量恒星消亡后演變而成的,因其不斷地發出電磁脈沖信號而得名。
專家介紹,截至2024年11月,FAST發現的脈沖星數量已經突破一千顆,超過同一時期國際上其他望遠鏡發現脈沖星數量的總和。從FAST在2017年10月發現首顆脈沖星至今,國內科研團隊通過對銀河系盤區開展脈沖星快照巡天觀測的方式,發現了750余顆脈沖星,其中包括偶發脈沖星、毫秒脈沖星、脈沖星雙星系統等,另外通過漂移掃描多科學目標同時巡天、球狀星團脈沖星巡天等觀測模式,也有200余顆脈沖星被發現。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 韓金林:銀河系盤區是恒星聚集的地方,大量的恒星在這邊演化,最后形成了脈沖星。我們團隊發現的脈沖星當中,其中有一部分脈沖星輻射特征特別奇特,它們僅僅偶發一些脈沖,幾分鐘發一個,所以這些脈沖星是非常重要的,過去人類是不知道的。脈沖星輻射是長達半個世紀的難題,FAST高靈敏度的觀測,為解決這些難題提供了新的線索。

據了解,除了對脈沖星的監測,中國天眼FAST自正式開放運行以來,還在快速射電暴、中性氫、納赫茲引力波等多領域取得了多項重要原創性成果,其中發現最短軌道脈沖星雙星、捕捉納赫茲引力波信號的初步證據等突破性進展,極大提高了我國在國際射電天文領域的話語權。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副臺長 FAST運行和發展中心主任 姜鵬:批量地發現脈沖星是給你提供一種機遇,就是我們產生重大科學發現的這種機遇。我們現在僅用幾年時間,就走到了最前沿,它對檢驗一些前沿的物理規律,比如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等,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可以說為我們人類認識宇宙太空這些奧秘,作出了我們中國的貢獻。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