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焉耆回族自治縣永寧鎮下岔河村陽光明媚。村民陳新萍忙完家務,早早來到同村的帕提古麗·艾沙家,兩人開始一起摘葫蘆、裝筐、去皮,為趕制下一批烙畫葫蘆做準備。
陳新萍今年59歲。平時,她和帕提古麗在你來我往的相處中親如姐妹?!拔倚愿駜认?,陳大姐性格開朗活潑,在她的影響下,我找到了自己的興趣愛好?!迸撂峁披愓f。
時間回到12年前,陳新萍去帕提古麗家借農具。看到她家庭院里種的葫蘆又大又飽滿。擅長烙畫葫蘆的陳新萍立刻來了興趣,當即提出購買幾個。沒想到,帕提古麗和丈夫托合地·吾守很熱情,他們挑選了一些品相最好的葫蘆相贈,還邀請陳新萍常來家里嘮嗑。

11月2日,帕提古麗·艾沙(左)、陳新萍(中)和托合地·吾守(右)正在院子里給葫蘆去皮,等晾干以后制作手工藝品。阿依古麗·庫完攝
陳新萍把帕提古麗送的葫蘆做成了葫蘆手工藝品。她拿了一些烙畫葫蘆找到帕提古麗,告訴她用葫蘆也可以賺錢。
“我這樣的家庭主婦也可以干?真的能學會嗎?”帕提古麗激動地問了一個又一個問題。
帕提古麗決定跟著陳新萍學烙畫葫蘆技術。由于有刺繡手藝基礎,她僅用半年時間就掌握了烙畫葫蘆的基本技巧。“做好一個烙畫葫蘆大概需要一天,賣價根據葫蘆大小和制作的難度有所不同?!迸撂峁披愓f,有人喜歡山水、有人喜歡花鳥、還有人喜歡動物,她們會根據客戶的喜好,做出不同主題的葫蘆手工藝品。
隨著時間推移,帕提古麗的技術越來越好。陳新萍鼓勵她,嘗試把刺繡方面的構圖技能運用到烙畫葫蘆中。
“我聽了陳大姐的建議,在烙畫葫蘆上融入了少數民族舞蹈、服飾、美食等元素,制作出來的葫蘆手工藝品受到越來越多的客戶認可。”帕提古麗說,這些年,她不僅學會了烙畫葫蘆技術,還掌握了制作葫蘆掛件、葫蘆鑰匙扣、葫蘆煙斗、葫蘆臉譜等技能,每月有三千多元的收入。

11月17日,托合地·吾守(左)和妻子帕提古麗·艾沙(中)在陳新萍(右)的工作室里一起合影。 石榴云/新疆日報記者 白素君攝
托合地說,陳大姐除了給妻子教授烙畫葫蘆技術,還幫家里賣羊,送米面油,給女兒買文具和新衣服,“她的兩個兒子在縣城工作,每次回村,都給我們帶禮物。兩家人還一起聚餐,一起過節,十分熱鬧?!彼f。
2021年,陳新萍開了一個烙畫葫蘆工作室,招收了12名徒弟。去年,她又和帕提古麗一起開了一家“姐妹花”手工藝品店,專門從事葫蘆手工藝品和刺繡產品的加工和銷售。
“這些年,我們彼此陪伴、相互幫助,把對方當親人看待。”陳新萍說,自家經濟寬裕,就想多幫幫帕提古麗一家子,讓她的生活再上一個新臺階。
對于未來,帕提古麗滿懷憧憬,她告訴記者,丈夫從事養殖工作,自己打理店鋪,兩人每年有10萬元收入?!敖窈螅覀円嘧鼍罚尭嗟娜肆私夂J手工藝品。帶動村民尤其是女性勇敢追夢,活出自己的精彩。”她自豪地說。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