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記者走進秦皇島綜合保稅區,只見一輛輛貨車往來穿梭,一棟棟標準化廠房次第排列,生產企業車間內機器高效運轉,工人們在生產線上緊張有序地忙碌……北戴河海關副關長劉軍告訴記者:“2019年9月秦皇島出口加工區整合優化為秦皇島綜合保稅區以來,北戴河海關結合秦皇島市區域經濟特點,采取針對性扶持政策,積極發揮為企服務效能,持續提升通關便利化水平,營造一流口岸營商環境,助力秦皇島市經濟高質量發展高水平開放,截至目前,已實現累計進出口總值約315.9億元。”
今年3月21日,在北戴河海關關員的指導下,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出口至美國的12個滿載鋁合金輪轂的集裝箱以“一票多車”方式申報,從秦皇島綜合保稅區陸續運往天津新港口岸,整個通關作業流程僅用了5分鐘,標志著秦皇島綜保區便利化通關水平再上新臺階。
為了解決鋁合金輪轂出境時貨量大、車輛少、批次多等一系列問題,北戴河海關結合海關總署出臺的綜保區23條改革措施,積極推動“一票多車”模式落地實施,為進出境大宗貨物的“整報分送、即到即入”常態化運行奠定了堅實基礎。

北戴河海關關員到秦皇島綜保區調研“一票多車”貨物進出區情況。
“過去,這種大宗貨物運出綜保區,通常需要十幾輛貨車全部抵達后才能出區。新政落地后,同一輛貨車可以重復使用,既能夠節省車輛調度費用,還可以壓縮70%的通關時間,每年預計可節省物流成本24萬元。”信立倉儲服務有限公司負責人王玉明說。據統計,今年以來,在北戴河海關的幫助下,該公司進出口鋁合金輪轂貨值高達44.8億元。
“一票多車”政策落地只是北戴河海關高效服務轄區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北戴河海關立足“保稅+”政策及保稅區區位優勢,多次深入企業調查研究,全面了解企業需求,量身打造“惠企政策服務包”,通過“先入區、后報關”“四自一簡”等政策,不斷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全面提升企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和占有率。
9月20日,北戴河海關為秦皇島一心西服有限公司出口至日本的819件毛制男式西服套裝簽發了RCEP原產地證書。僅憑這一份證書,企業就可享受到1.25萬元的關稅減免,是名副其實的外貿“紙黃金”。據統計,今年7月以來,北戴河海關共為該企業簽發原產地證書28份,享惠商品貨值超717萬元。
“RCEP生效實施后,我們出口至日本的商品可享受6.8%的關稅減讓,開拓國際市場更有底氣。現在RCEP原產地證書辦理起來很方便,線上提交申請后,海關幾分鐘內就能審核完成。”秦皇島一心西服有限公司總經理曹海心說。
為了更好服務自由貿易協定,提升協定利用率,進一步推動《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高質量實施,北戴河海關通過摸底調研,精準定位企業享惠情況,對轄區重點企業開展精準幫扶,指導企業根據不同協定項下的降稅清單范圍、稅率優惠幅度及操作程序便利程度,定制“最優享惠組合”,助力企業用好用足政策,確保盡享進口國關稅減讓,提高企業市場競爭力;同時積極推廣原產地證書自助打印、智能審核、原產地預先核實等便利化措施,推進企業降本增效。今年以來,北戴河海關原產地證書自助打印率已達到100%。
1月26日,秦皇島彤喬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趙世雄在公司通過國際貿易單一窗口輕點鼠標,即對一份金額為2668元的跨境電商零售進口稅款完成了電子支付,標志著秦皇島綜保區跨境電商零售進口稅款繳納業務進入電子支付時代。
近年來,跨境電商作為發展速度最快、潛力最大、帶動作用最強的外貿新業態,顯示出巨大的市場活力和增長韌性,成為外貿領域的一抹新亮色。為進一步促進跨境電商業態發展,提升納稅服務水平,北戴河海關積極推廣零售進口稅款電子支付政策,圍繞電子支付資質備案、系統簽約、支付流程等內容對企業進行培訓和業務指導,全力保障跨境產業行穩致遠。
“以前在銀行柜臺支付稅款需要現場領取、遞交紙質稅單,平均耗時2到3天。現在我們在單一窗口就可以確認稅單信息,從現場、銀行、財務三頭跑變成足不出戶直接繳納,時間周期也縮短到幾分鐘,節省資金和人力成本超過50%。”趙世雄說。
跨境電商零售進口稅款電子支付工作只是北戴河海關全面提升跨境電商智慧化服務水平的舉措之一。為了幫助跨境電商企業充分享受政策紅利,同時提升消費者購物體驗,北戴河海關積極推動“跨境電商網購保稅進口+展示交易”模式在秦皇島市成功落地。北戴河海關監管一科科長趙斌表示:“跨境電商保稅展示交易是促進電商業態發展的生動實踐。商品上架后,我們整合監管資源,利用遠程視頻監控開展實地監管,是打造‘智慧海關’、助力企業降本增效的有效嘗試。今年以來,北戴河海關先后推動3家保稅展示門店在秦皇島萬達廣場、世紀港灣、蔚藍海岸等地開業運作。目前,企業反映運行態勢良好,復購率有保障。”
向著“質升量穩”的目標,北戴河海關多點發力,起勢喜人。目前,秦皇島綜合保稅區跨境電商網購保稅業務已實現質的飛躍。北戴河海關將持續深化監管服務改革,以“智慧海關”建設為抓手,給秦皇島市外貿企業帶來真切實惠,為秦皇島市高質量發展、高水平開放注入強勁的動力。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