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老女人精品毛片久久,激情五月播播久久久精品,成人看片网站,美女高潮在线观看

首頁 新聞中心 時政 獨家 縣區 小記者 教育 醫療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網 數字報刊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即時新聞

青春之歌 | 種地吧!歸鄉的新農人

2024-11-16 11:25:22  來源:

image.png

  農為邦本,本固邦寧。強國必先強農,農強方能國強。

  隨著技術發展,“新農人”逐漸成為農業發展的重要力量,成為鄉村振興的新引擎。

  在國家級農業產業強鎮長沙縣春華鎮,有一位小有名氣的“新農人”,10年前大學畢業的他放棄穩定工作返鄉種田,如今在糧食生產“四高”綜合示范區把田種得風生水起。

  用年輕人的力量讓土地生生不息

  他叫柳濤,是長沙縣春華鎮龍王廟村村民,也是長沙縣豐群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

  2012年,當時23歲的柳濤,在世界工程機械十強的中聯重科專攻設備調試,前途一片光明。然而,他卻選擇了急轉彎,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辭職回家種田。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朋友都問我:干農業這么苦,你回去干什么?”柳濤說,當時許多朋友都不太理解他的選擇,可當他看見家鄉的年輕人紛紛背著行囊出走,看見無人耕種的田地逐漸拋荒,看見與土地相依一生的父親身體漸漸消瘦,柳濤想,鄉村還得有年輕人才能持續發展,土地還得有年輕人才能生生不息。從農村走出去的柳濤,選擇了回到養育他的這片土地上,用自己的方式,留住滿村的稻花香。

  “老把式”遇上“新農人”

  剛回到龍王廟村的時候,柳濤發現村里面老一輩的種田方式還停留在比較傳統的“老把式”,大部分事情還是靠人工操作,機械化水平一般,生產效率比較低下。

  特別是2014年收割早稻的時候,長沙連續陰雨,收割的稻谷沒地方晾曬,也沒有烘干設備,造成了很大損失。當時柳濤就下了決心,一定要在村里推廣機械化種田,把所有的農具全部更新換代。

  但在當時,父親提出了反對意見。

  柳濤的父親柳建國,從19歲開始種田,可以說一輩子都在和土地打交道。對這位傳統農耕經驗豐富的莊稼人來講,“高科技種田法”總顯得不那么“靠譜”,特別是擔心柳濤使用無人機打藥時運水量少、效果不好,誤了農時。

  作為土生土長的長沙人,柳濤身上有著一股子吃得苦、耐得煩、霸得蠻的精神。

  “不管怎么樣,我先搞了再說!”2014年4月,柳濤成立了農機專業合作社,同年8月,正好趕上湖南省出臺了農業機械“百千萬”工程項目,相當于購買100萬農機設備,就可以得到差不多60萬的財政補貼,在政策的引導下、加上自己也有很迫切的需求,于是柳濤帶領合作社購買了一系列先進的農機設備,正因為有了這些先進設備的加持,農業生產效率大幅提升,既節約了成本,也增加了產量。漸漸地,父親也被這些高科技設備“收買”了,愛上了往日他眼里的“撮把子”。

  在萬畝糧食生產基地內,收割機來回穿梭,一粒粒金黃的稻谷盡入“囊中”。從傳統老把式到機械化種田,春華鎮豐群農機合作社負責人柳濤嘗到了科技種田的甜頭。

  土地不會欺騙有夢想的人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回鄉十二年,柳濤接過父親手中的接力棒,深深扎根在這片土地上,始終將推廣水稻規模化種植和農機社會化服務作為己任。柳建國父子倆心系鄉親,積極向村民們傳授種植經驗,分享優良品種。從選種、播種到田間管理,他們將自己的知識與技巧傾囊相授。時常組織村民參加農業技術培訓,邀請專家為大家講解最新種植技術和病蟲害防治方法,極大地提升了村民們的整體種植水平,為建設國家級田園綜合體和春華萬畝糧食生產示范片作出了產業示范,被鄉親們稱為“有本事的農業土專家”“青年人里的實干家”。

  土地不會騙人,稻田會豐收,這對“種糧父子兵”的夢想也在開花結果:目前,合作社流轉土地超600畝,每年生產糧食500余噸;為20多人解決長期再就業,每人每年增收20000元以上;合作社每年社會化服務面積3000多畝,有效解決當地散戶種植“找機難”問題。

  2022年,長沙市糧食生產“四高”綜合示范區落戶春華鎮,為春華鎮農業帶來更多的“新希望”,為春華土地注入“新生機”。

  一粒稻米雖小,對于國家糧食安全的意義卻很大。柳濤說,他要做這個時代最“硬核”的新農人,用農業新質生產力帶領鄉親們把勤勞的汗水化為現實的豐收;用“科技強農”的實踐,為實現“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偉大愿景貢獻青春的力量。

  長沙市“青春之歌”系列網絡思政課是中央網信辦主辦的“把青春華章寫在祖國大地上”系列活動之一,由中央網信辦網絡傳播局、湖南省委網信辦指導,長沙市委宣傳部、長沙市委網信辦主辦。旨在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以及關于大思政課和青年工作系列重要論述精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不斷拓展實踐育人和網絡育人的空間和陣地,通過系列主題網絡思政課,推動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網絡云課堂緊密結合,引導廣大青年在深學篤行中感悟黨的創新理論的真理力量和實踐偉力,激勵青年一代在新時代新征程中擔當時代使命、譜寫青春華章。

編輯:孫建勝
河山新聞
移動客戶端
張家口日報官方
微信“張小全兒”
張家口新聞網
官方微博
抖音掃碼
關注@張家口NEWS
【張家口新聞網版權聲明 】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新县| 民县| 英德市| 巴马| 长寿区| 武山县| 宁陵县| 西平县| 洞口县| 建宁县| 开封市| 博湖县| 象州县| 凤山市| 高青县| 徐闻县| 砚山县| 金沙县| 东明县| 尼玛县| 西畴县| 东丰县| 永昌县| 塘沽区| 化州市| 名山县| 黔江区| 馆陶县| 涪陵区| 桑植县| 灵台县| 镇赉县| 常州市| 仁化县| 梓潼县| 洪湖市| 宜兰市| 大荔县| 六枝特区| 宜丰县| 胶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