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河流域因為遠離海洋,干旱少雨,是我國最干旱、生態環境最脆弱的地區之一。
建于塔里木河下游的大西海子水庫,曾經是新疆最早的農業灌溉水庫之一,2012年轉型為新疆第一座生態水庫,專門為塔里木河下游進行生態調蓄供水。12年過去了,轉型后的大西海子水庫承擔怎樣的任務?生態保護的效果又如何?總臺記者來到這里進行探訪。
大西海子水庫建于20世紀五六十年代,曾經承擔著塔里木河下游的農田灌溉任務。20世紀中期,由于塔里木河源流和上中游大規模開發利用,導致下游來水銳減。大西海子水庫時常面臨無水可蓄的窘狀,能蓄的水都要先保障附近的農業灌溉。

由于下游耕地少,70年代初,大西海子水庫關閉了向塔里木河下游泄水的閘門,近四百公里下游河道開始了長達近三十年的斷流,生態也因此發生災難性惡化。

胡楊林大片死亡,218國道190多公里的道路多處路段經常被流沙掩埋;尾閭臺特瑪湖干涸;塔克拉瑪干沙漠、庫姆塔格沙漠之間的生態廊道逐漸消失。
塔里木河下游距離大西海子水庫60公里的這片廢墟,是新疆巴州若羌縣的老英蘇村,塔里木河下游斷流后,這里農停墾、畜停牧,草木干枯,人們不得不放棄自己的家園搬遷到其他地方。

面對越來越嚴峻的生態危機,人們逐漸意識到,要對塔里木河進行更全面科學的管理,新疆開始實施灌區及平原水庫節水改造、河道治理、山區控制性水利樞紐建設等,起到調節徑流、豐蓄枯用、引洪蓄洪、節水等作用。

2000年,大西海子水庫重啟閘門向下游輸水,結束了塔里木河下游河道斷流近30年的歷史。而這個過程,對李麗君她們來說,更像是一場生態救贖。
從2004年開始,大西海子水庫進行功能調整,逐步退出了農業灌溉系統,原來的灌溉任務交由距離它100公里外的恰拉水庫承擔。而大西海子水庫則成為新疆唯一一座生態水庫。每年分兩個階段利用汛期蓄存的洪水對塔里木河下游進行生態補水。

2000年和2023年的這兩張衛星遙感圖顯示,經過連續多年的努力,塔里木河下游綠色明顯增加,生態重煥生機。
眼下,塔里木河九大水系100多條河的管理都劃歸到塔里木河管理局,開始了更加全面的水資源統一調度和科學利用。

即將離開的時候,我們來到了塔里木河尾閭臺特瑪湖,這片曾經干涸的水面,如今水波蕩漾、水鳥飛翔。原有的218國道早已恢復通行,兩條新建的出疆大通道,尉若高速公路和庫格鐵路從湖中穿行而過,承載著發展的希望一路伸向遠方。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