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塔里木河流域滋養出了全世界面積最大的天然胡楊林,構成一道長達數百公里的天然林帶,也是當地重要的生態屏障。然而,過去由于水資源的無序開發和低效利用,致使塔里木河干流下游近400公里河道斷流,地下水位下降,大片胡楊林死亡,新疆出現了數個“胡楊墓地”。
2016年起,新疆實施了塔里木河流域胡楊林生態保護專項行動,向塔里木河流域多個重點胡楊林保護區實施應急補水,生態補水效果如何?如今胡楊林保護得怎么樣了?
視頻中枯死的胡楊林地處新疆阿拉爾市金楊鎮境內,面積有足足4萬多畝。

塔里木大學的李志軍教授和團隊2014年發現這片枯死胡楊林后,在震撼之余當即啟動科研調查。

發現“胡楊墓地”后不久,李志軍教授帶領團隊對枯死胡楊根系進行取樣研究后,有了令人意想不到的發現。
塔里木大學教授 李志軍:部分胡楊底部根系部分還是活的,一定是活的,它只不過是水不足,沒有足夠的水分讓它去生長,胡楊處于休眠狀態。

“假死”的胡楊有數百棵,盡管缺水時間長達數十年,但是它們通過讓樹葉脫落、枝干干枯等方式進行休眠,默默等待補給水源的到來。

塔里木大學教授 李志軍:天然胡楊林面積非常大,實際上真正能供上水的胡楊林面積并不是那么大。

2014年,新疆實施了塔里木河流域胡楊林生態保護專項行動,2016年,阿拉爾市金楊鎮利用當地農田清洗鹽堿后滲出的廢水當作生態補水水源,投入專項資金修建渠道,將這些無法用于任何生產生活的水輸送至“胡楊墓地”。
塔里木大學教授 李志軍:通過生態輸水以后,有很多胡楊看似死了,實際上卻恢復了生命力。

今年11月5日,李志軍教授帶領團隊再次來到“胡楊墓地”進行秋季觀測,對曾經標記過的枯死胡楊進行復查,發現了令人驚喜的變化,4萬畝枯死胡楊中,已有300多棵陸續長出新枝。

生態補水,讓曾經下降的地下水位上升了,不僅百年古樹發出了新芽,在一棵重獲新生的胡楊樹新發出的枝條上,竟結出了珍貴的胡楊種子。

塔里木大學教授 李志軍:這是它的一個花芽,說明它明年可以開花結果,它就可以繁殖后代,這也是輸水拯救胡楊的終極目標,就是一定讓它恢復到它能夠自我繁衍。

金陽鎮圍繞胡楊墓地建設了保護區和游覽線路,許多見證胡楊死而復生的當地人也參與到保護工作中。

阿拉爾市金楊鎮居民 徐克生:我生在這,長在這,我經常給一些人說,我看到這些樹和你看到這些樹感覺是不一樣的。我怎么看這些樹呢?敬畏!

塔里木大學教授 李志軍:中國91%的胡楊分布在新疆,91%的新疆的胡楊,有89%又分布在塔里木盆地。它們就在沙漠的外圍形成了一片綠洲,圍著塔里木盆地幾乎是一圈。這一圈分布對塔里木盆地整個南疆區域的經濟發展、人們生活的生態安全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未來,李志軍教授和團隊希望能繼續推廣這種模式,和環塔克拉瑪干沙漠市、縣充分合作,最大限度利用經過處理的工農業廢水,為遠離水源地的胡楊林“解渴”,讓更多胡楊重新煥發生機。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