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潮兒向濤頭立
手把紅旗旗不濕
在當今風云變幻的國際局勢下
中國共產黨始終發揮著中流砥柱的堅實作用
帶領著中國人民劈波斬浪
在中國式現代化的道路上穩步前行

相傳大禹治水時
用神斧將高山劈成人門、神門、鬼門三道峽谷
引黃河之水滔滔東去
三門峽由此而得名
在驚險的三門之下
矗立著一座石柱
波濤沖刷,巋然不動
這就是名聞天下的中流砥柱

幾百萬年前
古黃河從青藏高原奔流至此
在豫陜晉交界處匯成一個巨大的咸水湖
大約86萬年前,地殼抬升湖水下切
古黃河沖決巖石,奔流到海不復回
砥柱就是這一次決戰中巖石的殘留
中華民族的凝聚力來源之一
就是與桀驁不馴的江河周旋
在廣袤大地上抱成團力挽狂瀾
先民崇敬那些為了族群生存胼手胝足的人們
他們獻給先賢最樸素的紀念碑
就是矗立在激流中的一座倔強的石柱

紀念碑下,英雄輩出
大河奔流,人民偉大
時代的洪流滾滾而去
普通人成為英雄史詩的主角
人民成為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
領導中國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的中國共產黨人
成為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中流砥柱
這個成語也因此被賦予了新的象征意義

新中國成立以后
三門峽建成“萬里黃河第一壩”
發電以滋養城市和工業
灌溉以哺育兩岸農桑
疏浚河道以消除航運隱患
三門峽不再是鬼門關
砥柱成為民族復興的一塊里程碑

中流砥柱,一個民族的傲然自立
砥柱中流,一種文化的巍峨自信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