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西氣東輸四線首段工程不久前正式投入運行。至此,西氣東輸一二三四線組成了我國重要的清潔能源大動脈,有力地支撐了新型能源體系建設,保障了國家能源安全。

總臺央視記者 張偉:這里是西氣東輸四線吐魯番聯絡壓氣站,來自中亞和我國自產的天然氣、煤制氣通過318號進氣閥門匯入西氣東輸四線,四線全部投產后,日輸送天然氣能力將超過4000萬立方米。
西氣東輸四線是繼西氣東輸一線、二線、三線管道之后又一條由西向東的能源戰略通道,起自新疆烏恰縣,終點在寧夏中衛,年設計輸氣量達150億立方米。

國家管網集團西部管道公司生產部經理 王新生:西氣東輸四線將與一線、二線、三線管網互聯互通,西氣東輸管道系統年輸送能力,將從770億立方米提高到920億立方米,日輸送能力達到2.6億立方米。
西氣東輸工程途中穿越戈壁、荒漠、高原等地形地貌和多種氣候環境,施工難度世界少有。在建設過程中,工程全面實現工程技術自主化和技術裝備國產化,取得包括長輸管道關鍵設備國產化等在內的多項技術創新。

國家管網集團西氣東輸公司代表 司剛強:隨著西氣東輸三線、陜京管道、中俄東線等管道的相繼建成,我國不僅實現通過長輸管道從境外引進天然氣資源,也完成了從“線”到“網”的轉變,構成了“氣化中國”的能源大動脈。
截至今年9月底,西氣東輸工程已累計輸送天然氣超9800億立方米。而在西氣東輸工程建設之初,天然氣在我國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例僅有2.4%左右;截至2023年底,天然氣在我國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例占到8.5%。

中國工程院院士 黃維和:西氣東輸改變了我們城市和工業的燃料結構,對我們城市人民生活條件的改善、對大氣污染的治理,對工業結構調整,發揮了積極作用。
“十四五”期間,我國將新建主干天然氣管道2萬公里以上,帶動我國天然氣管網形成西北、西南、東北和海上“四大戰略通道+五縱五橫”的干線管網新格局。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