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老女人精品毛片久久,激情五月播播久久久精品,成人看片网站,美女高潮在线观看

首頁 新聞中心 時政 獨家 縣區 小記者 教育 醫療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網 數字報刊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即時新聞

安寧河谷“尋”糧記

2024-11-01 15:35:41  來源:新華社

??大涼山的巍巍群山中,安寧河緩緩流淌。秋日,稻谷歸倉,果蔬飄香,處處是豐收景象。

??作為全國十三個糧食主產省之一和西部唯一的糧食主產省,四川堅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打造新時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糧倉’”要求。尤其是在新時代推動西部大開發座談會召開以來,四川嚴守耕地紅線,抓住種子和耕地兩個要害,加強良種和良田的配套,確保糧食安全。

??寬闊的安寧河孕育了勤勞的農耕傳統,也造就了成都平原外另一個“產糧寶地”。在安寧河谷“尋”糧,是西部地區扛好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責任、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應有貢獻的縮影,更是西部大開發戰略下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寫照。

??國無農不穩,民無糧不安。今年3月,四川出臺相關政策規劃,對安寧河流域高質量發展進行整體布局、系統謀劃,自此,安寧河流域糧食生產發展按下“快進鍵”。

image.png

?“黃金”河谷 產糧沃土

??從地圖上看,安寧河谷平原宛如一株飽滿低垂的麥穗,其面積達960平方公里,是四川第二大平原。

??安寧河發源于涼山彝族自治州冕寧縣北部山地,全長320余公里,河流一路迤邐南下,經涼山州、攀枝花市兩地的西昌、德昌、米易等11個縣(市、區),注入雅礱江。安寧河流域山大谷深、河流深切,在整個西部地區,如此復雜特殊的地形具備一定的典型性、普遍性。如何“尋”得穩產密碼,“挖”出農業高質量發展可能,安寧河流域正作出新的四川實踐。

??“看這黑黃的土壤多肥沃,很適宜農作物生長。”10月初,站在安寧河旁的水稻田里,冕寧縣河邊鎮蛟龍村黨支部副書記鄧明路說,憑借優良水質和土壤,以及適宜的溫度和濕度,當地打造700余畝連片水稻產業園,改變了原有小農戶散種的生產方式,通過選育良種,規模種植,生產的冕粳147、楚稻1號等優質水稻銷往全國大中城市,部分出口海外。

??依靠優越的自然條件,四川在安寧河流域牢牢抓住種子和耕地兩個要害,鞏固糧食產業發展基礎,不斷夯實糧食安全根基。

??今年秋天,位于安寧河谷平原腹地的西昌市玉米種業現代農業園區里,近萬畝制種玉米迎來豐收。

??2024年9月9日,在西昌市阿七鎮的西昌市玉米種業現代農業園區里,一家農業企業的工人在收制種玉米。新華社記者 高健鈞 攝

??每天上午,西昌市阿七鎮村民瓦扎依阿木與10余名村民一起,鉆進密密匝匝的玉米地,小心翼翼地將玉米掰下,再分揀、裝車。這些玉米被運往多家種子企業進行加工和包裝,銷往全國多個種植區。

??“這里白天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我們在阿七鎮承包了8000余畝土地進行玉米制種,平均畝產能達240公斤。”一家云南農業企業的負責人說。

??據介紹,早在2013年,西昌市就被農業農村部授予“國家級雜交玉米種子生產基地”稱號,這也是我國南方地區首個國家級雜交玉米種子生產基地。西昌安寧現代種業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康天龍介紹,從最初的零散種植,到如今4萬余畝制種玉米的標準化生產,種植基地規模日益擴大。

??“未來,西昌規劃發展玉米制種面積5萬畝,帶動周邊繁育區域8萬畝。”涼山州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涂坦說。

??四川省農業農村廳數據顯示,四川實現耕地面積連續三年凈增加,凈增加面積超過100萬畝,其中安寧河流域凈增加耕地超6萬畝。截至2023年底,安寧河流域耕地面積近580萬畝,2023年糧食產量超37億斤。此外,安寧河流域還建成現代農業園區近150個,已初步建立起以糧油、果蔬、煙葉等為主導的現代農業體系。

??“從2022年到2023年,通過建良田、育良種,安寧河流域涼山州境內耕地面積增加了1.14萬畝,糧食產量增加了超0.7億斤。”涼山州農技站站長余世學說。

??四川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說,四川的地理特征是“一平二坡七分山”,在成都平原之外找集中連片的糧食生產區,安寧河谷平原無疑是不二之選。在西部大開發不斷邁上新臺階的背景下,我們深挖安寧河流域耕地潛能,推動當地農業產業發展。

??治水、整地、筑“糧基”

??坐擁優渥的農業生產資源,在安寧河谷“尋”糧卻非易事,兩個突出的難題擺在眼前——缺水、土地細碎。“啃下這兩個‘硬骨頭’,抓住耕地這個‘要害’,才能筑好糧食生產的根基,進而更好保障糧食安全。”四川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表示。

??守著一條水量充沛的安寧河,為什么會缺水?四川省水利廳相關負責人介紹,安寧河谷屬于典型干熱河谷,氣候干旱,蒸發量大,且水資源分布不均,加上水利設施不完善,安寧河流域農田有效灌溉面積占比僅為五成左右。

??安寧河谷缺水的窘境,被當地人形容為“水在河里流,人在岸上愁”。為解決用水問題,近幾年,大橋水庫建設快馬加鞭,米市水庫、引雅濟安等水利工程籌備建設,安寧河谷現代水網體系建設正加速推進。

??這是位于冕寧縣的涼山州大橋水庫灌區二期工程(2024年10月8日攝)。新華社發(胡彥剛 攝)

??今年4月3日,涼山州大橋水庫灌區二期工程最長的隧洞太和隧洞全線貫通。“作為重要控制性節點,太和隧洞的貫通將大大推進工程進度。”中國鐵建大橋工程局大橋水庫灌區二期工程項目部黨工委書記劉強說。

??劉強介紹,作為安寧河流域目前開工的最大水利工程,大橋水庫灌區二期工程橫跨冕寧、西昌、德昌3個縣市,全線179公里,設計年平均供水量2.55億立方米,設計灌溉面積45.85萬畝。

??“規劃和正在實施的安寧河流域水資源配置工程主要由18個大中型水利項目組成。據保守估計,工程全部建成后將增加21億立方米的年引水量,新增灌溉面積290萬畝,改善灌溉面積160萬畝。”四川省水利廳相關負責人說。

??雖然土壤肥沃,但起伏的山巒將耕地切分成一塊塊碎片,嚴重限制了安寧河流域的糧食生產。

??四川省自然資源廳數據顯示,從耕地保護情況看,安寧河流域耕地平均地塊面積僅2.23畝,耕地破碎化明顯;從土地利用情況看,閑置和低效利用的土地占比大,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程度低。

??推動安寧河流域土地綜合整治,不斷優化國土空間格局,促進耕地保護和節約集約用地,改善生態環境……為筑牢安寧河流域“糧基”,相關工作正有序開展。

??2024年9月11日,在涼山州會理市鹿廠鎮的水稻現代農業園區,農業機械在收割稻谷。新華社記者 高健鈞 攝

??在涼山州會理市鹿廠鎮的水稻現代農業園區,連片的水稻田綿延至山腳下。不遠處,五六臺挖掘機正在凹凸不平的土地上作業,進行田型調整和溝渠開挖。鹿廠鎮鎮長胡正建說,園區內現有改造提升完成的水稻田3500畝,今年預計將擴大到5000畝。

??“以前這片田沒有灌溉的溝渠和機耕道,灌水困難,農用車車輪還常常陷在泥巴里,收獲的時候只有小型收割機能進場。你看,現在多方便!”70多歲的鹿廠鎮銀坡村村民劉國林將農田的變化看在眼里,樂在心里。

??2024年9月11日,在涼山州會理市鹿廠鎮的水稻現代農業園區,挖掘機在平整土地。新華社記者 高健鈞 攝

??如今,通過耕地提質改造和布局優化,安寧河流域“田成方、土成型、渠成網、路相通、溝相連”的高標準農田面積不斷擴大,連片良田持續增加。

??“藏糧”山間坡地 三產融合促振興

??驅車從安寧河谷地帶出發,沿崎嶇村道一路攀爬,行至涼山州會東縣姜州鎮山南村的半坡間,一片片石榴林映入眼簾。今年秋收時節,這片土地上的豐收圖添上幾筆新色:一棵棵掛著火紅果實的石榴樹下,還藏著金黃的旱稻、葉苗翠綠的黃豆、青紅相間的辣椒……

??2024年9月10日,在涼山州會東縣姜州鎮山南村的山南德宇種養家庭農場,羅德宇在采收成熟的石榴。新華社記者 高健鈞 攝

??承包這片石榴園的山南德宇種養家庭農場負責人羅德宇說,石榴每畝純收入可達2000元,去年開始探索的“石榴+”套種模式越發成熟,帶來可觀效益。“套種的辣椒預計每畝產量能達到4000斤以上,旱稻、黃豆等糧食作物收成也都不錯。”羅德宇說。

??涂坦介紹,除了安寧河流域的平原區,涼山州大部分縣(區、市)的耕地位于山區,地理條件復雜,平壩稀少。長期以來,當地村民利用山間坡地,通過種植煙草、果蔬等經濟作物增收。

??“現有的條件下,想在糧食增產上尋求突破,就必須在有限的土地上‘做文章’,真正踐行‘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涂坦說。

??選良種、施良法,糧經套種、糧煙復合……在農業技術加持下,安寧河流域多地“尋”糧的探索和實踐收到良好成效,套種的農作物已達10余種,包括黃豆、旱稻、花生、香芋、苦蕎等。

??“目前會東縣套種面積超20萬畝,套種增加的糧油產量達4000萬斤以上。”涼山彝族自治州農業科學研究院經濟作物研究所所長王云梅說。

??除了發展套種模式,涼山州、攀枝花市還積極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通過水稻田景觀旅游等方式帶動農戶增收,提升農民種糧積極性。

??這是2024年10月15日拍攝的德昌縣麻栗鎮光輝村糧經復合產業園一角(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劉航 攝)

??得益于低緯度、高海拔、安寧河水自流灌溉等種植條件,位于安寧河流域的涼山州德昌縣千百年來盛產“德昌香米”。在德昌縣麻栗鎮,“中國·德昌香稻”農旅融合示范項目正在打造。圍繞糧食生產、精深加工、觀光旅游,麻栗鎮在一二三產融合上“做文章”,實現以旅興農、以農促旅,鞏固鄉村振興成果。

??據統計,2023年該項目吸引游客6萬余人次,2022年至2023年帶動就業6800余人次,種糧農民吃上了“旅游飯”,收入實現增加。“道路水系等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村民生產生活環境大幅提升,我們正朝著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大美鄉村邁進。”麻栗鎮黨委書記馬濤說。

??這是2024年10月15日拍攝的德昌縣麻栗鎮光輝村糧經復合產業園一角(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劉航 攝)

??更好保障糧食安全,以農業產業融合為抓手,安寧河流域播下開拓創新的種子,收獲豐收的稻谷,蹚出一條鄉村振興發展的新路。


編輯:吳明富
河山新聞
移動客戶端
張家口日報官方
微信“張小全兒”
張家口新聞網
官方微博
抖音掃碼
關注@張家口NEWS
【張家口新聞網版權聲明 】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

主站蜘蛛池模板: 剑川县| 巢湖市| 远安县| 鲁甸县| 山阴县| 遂昌县| 中方县| 远安县| 广南县| 灵璧县| 防城港市| 扎鲁特旗| 鹤岗市| 图片| 上林县| 外汇| 磐安县| 泊头市| 康定县| 郁南县| 建水县| 鄯善县| 长子县| 磐安县| 孙吴县| 开化县| 沙雅县| 龙里县| 沙湾县| 绵竹市| 雷波县| 湖南省| 博野县| 禄劝| 蓝山县| 中卫市| 和政县| 巴南区| 博客| 木里| 苍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