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的一名記者曾冠霖發布視頻稱,自己在非洲岡比亞遇見一名農場主穆薩·達博,后者稱他在中國農業專家的指導下,短短5年時間將自己的農場發展為岡比亞最大的農場,也是當地首個全機械化農場,其水稻種植面積達2000公頃,為周邊2800多家農戶提供農機服務。穆薩托曾冠霖將非洲雜交大米帶回湖南,致敬“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接受托付后,曾冠霖轉機4個國家、歷經36個小時,將大米帶到長沙,轉贈給隆平水稻博物館。
非洲農民與中國雜交水稻的相遇并非偶然。多年來,湖南省農科院與湖南企業隆平高科、袁氏種業等派出了一批批工作人員,積極在非洲開展雜交水稻試驗示范及本土化生產。作為中國商務部授予的第一個“中國雜交水稻技術援外培訓基地”,隆平高科的援外工作始于1995年,目前已為53個非洲國家培訓超過7000名農業官員和技術人才。地處長沙馬坡嶺的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更是在2014年掛牌“聯合國糧農組織研究培訓參考中心”。
如今,已有20多個非洲國家種植雜交水稻,超過非洲國家的三分之一。為紀念中國專家和雜交水稻的貢獻,馬達加斯加在面值最大的2萬阿里亞里紙幣上,印上了中國雜交水稻圖案。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