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聯內容
從0到1,從1到億,中國體育用了多久?丨數答時空之問青春華章丨數答時空之問:“一撇一捺”,何以成才?花式圈粉,中國風才是真頂流丨數答時空之問展開更多
“一代人的問題,有一代人來回答。在跨越時空的對話中,每一次的問與答,既是時代發展的推進器,也是人們探索前行的源動力。在新中國成立75周年之際,21財經客戶端【學習經濟】頻道、21數據新聞實驗室重磅推出《數答時空之問》專題策劃,聚焦大眾感知度高的十個方面,以數據可視化視頻呈現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歷程,書寫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本期,我們聚焦中國航天的跨越式發展。
2024年10月30日,神舟十九號成功發射,浩瀚宇宙迎來了中國“90后”訪客。此次任務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進入空間站應用與發展階段的第4次載人飛行任務,是工程立項實施以來的第33次發射任務,也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543次飛行。
昨日古人發出“天問”,今日神舟數探蒼穹,明日載人登月提上日程……從無到有,從弱到強,中國航天人向天問道的腳步從未停下?!稊荡饡r空之問》系列視頻第七期,與你一起去看中國航天何以摘星攬月。

兩千多年前,
詩人屈原曾發出這樣的感嘆:
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日月安屬?列星安陳?
今天的我們,
給出了怎樣的回答?

2024年10月30日,
神舟十九號沖向浩瀚星空,
開啟了探索宇宙的新征程。

回望過去,
1970年4月24日,一曲嘹亮的《東方紅》響徹太空,
向世界宣布:
中國進入了太空時代!
54年過去,“東方紅一號”仍在軌運行,
它見證著中國在軌衛星,
從0到900的突破。
細數著中國長征系列運載火箭,
500多次的圓滿升空。
“嫦娥”奔月
“祝融”探火
“羲和”逐日
“北斗”指路……
中國航天用別樣的方式向世人解說,
屬于中國人的浪漫可不只是神話與傳說。
2003年10月15日,楊利偉代表中國人首次叩響太空大門,
20多年來,已有24名中國航天員先后逐夢蒼穹。

在浩瀚宇宙中實現一個又一個的中國“首次”,
如今,中國除了宇航員,還擁有了“魚”航員!
今年6月,嫦娥六號挖呀挖呀挖,
挖到了人類首份月背樣品,
用1935.3克月壤,
在人類探月史冊上記下重重一筆。
中國探月工程,
再次向世界展示了中國科技的自立自強。
75年間,
從無到有,從弱到強,
大大小小的失敗,
從未能阻擋中國航天人向天問道的腳步,
難以計數的汗水與淚水,
凝結成中國航天人在問天路上披荊斬棘的勇氣。

更值得期待的是,
今年,商業航天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8月,編織中國星座組網的大幕被正式拉開,
讓火箭實現“可重復使用”,
正成為商業航天下一個角逐的目標,
2024年,中國商業航天產業規模預計將突破2.3萬億元。
有一天,普通人也可以實現“飛天”的夢想。

古人萬戶,圓夢今朝,
九天安屬?明日答。
中國航天的藍圖畫卷才剛剛打開,
建設航天強國的施工圖上標注著進行時。
在探月精神的鼓舞下,
中國航天人將為全球深空探索不斷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
今天,神舟十九號的發射,
鏗鏘有力地向千百年前和屈原一樣有著“天問”之惑的古人傳回新的答案。
答中國航天時空之問,
將繼續代代相傳,歷久彌新,生生不息。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